【宣】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颁宣
1.谓逐个赐予。
2 .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3 . 白宣
1.安徽宣城产的书画用纸。
4 . 班宣
1.犹宣谕。
5 . 笔宣
1.谓以文字表达。
6 . 鬯宣
1.畅达说明。鬯,通"畅"。
7 . 布宣
1.传布宣扬。
8 . 不宣
1.不显扬;不公开说出。 2.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9 . 承宣
1.继承发扬。
10 . 传宣
1.传达宣布。 2.指宣传。 3.传令宣召。 4.犹传扬。 5.传达号令的官吏。
11 . 单宣
1.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
12 . 道宣
1.称说;宣扬。
13 . 帝宣
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 2.指皇帝的敕令。
14 . 奉宣
1.宣布帝王的命令。
15 . 杜宣
剧作家,散文家。江西九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剧联。后留学日本。抗战期间曾任昆明《群报》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著有剧本《无名英雄》、《动荡的年代》,散文集《五月鹃》等。
16 . 藩宣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
17 . 蕃宣
1.即藩垣。蕃,通"藩"。宣,通"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18 . 风宣
1.广泛传播。 2.风教广布。
19 . 敷宣
1.传播,宣扬。
20 . 辅宣
1.辅助并发扬。
21 . 光宣
1.犹发扬光大。
22 . 虎皮宣
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23 . 恢宣
1.广为发扬。
24 . 降宣
1.降敕宣旨。
25 . 赍宣
1.谓持诏宣布君命。
26 . 讲宣
1.讲说宣导。
27 . 夹宣
1.双层的宣纸。
28 . 节宣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 2.节制宣泄。
29 . 口宣
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 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 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30 . 谨宣
1.敬谨宣谕。
31 . 究宣
1.彻底了解。 2.详尽表述。
32 . 孔宣
1.即孔子。因唐代追谥为"文宣王",故称。
33 . 密而不宣
1.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如:密而不宣的任务。
34 . 秘而不宣
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35 . 明宣
1.大力宣扬。
36 . 穆宣
1.诚信公明。
37 . 披宣
1.宣读。
38 . 述宣
1.继承和发扬。 2.阐述;阐扬。
39 . 送宣
1.传送帝王宣诏的文书。
40 . 遐宣
1.远扬;普及。
41 . 文宣
1.指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
42 . 五色相宣
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43 . 相宣
1.互相映衬而显现。
44 . 心照不宣
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45 . 泄宣
1.宣泄,宣露。
46 . 宣宣
1.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
47 . 旬宣
1.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48 . 言宣
1.语言显露。 2.表达﹐表白。
49 . 翼宣
1.辅佐宣扬。
50 . 昭宣
1.明宣。
51 . 玉版宣
1.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
52 . 正宣
1.唐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
53 . 彰宣
1.显扬﹐宣示。
54 . 仲宣
1.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55 . 朱宣
1.即少昊(皞)氏。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亦称金天氏。
56 . 自宣
1.表达自己的情意。
57 . 重宣
1.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58 . 周宣
1.即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