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博组词
  4. 【博】开头能组哪些词

【博】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丰富华美。

  • 2 .

    1.渊博练达。 2.深谙。

  • 3 .

    1.谓广泛惠临﹑惠顾。

  • 4 .

    1.即双陆。古代博戏之采名。 2.指霍光。《汉书.霍光传》载,汉武帝封霍光为博陆侯。光忠谨,曾长期主持朝政。

  • 5 .

    1.芋头的异名。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 6 . 洛尼亚大学

    意大利的国立大学。欧洲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12世纪创建于博洛尼亚。初为法律学校,1158年改现名。设有法学、政治、经济及商业、文学及哲学、教育、医学、数学、物理科学及自然科学、工业化学、药、工、农、兽医等学院。

  • 7 .

    1.广疏貌。

  • 8 .

    1.宋时称官府收买外来商品。

  • 9 . 买务

    1.宋代设置的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机构。

  • 10 .

    1.谓思路宽广,才思敏捷。 2.博学聪明。

  • 11 .

    1.获取好名声。

  • 12 .

    1.全面阐明。

  • 13 . 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一起重大的公害事故。1984年12月,位于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所属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地下储罐毒气泄漏,使制造农药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中间产物异氰酸甲酯大量外逸。致使二十多万人不同程度地中毒,其中二千五百人死亡,并有大量牲畜和其他动物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 14 .

    1.指围棋子。

  • 15 .

    ①知识广博:博洽多闻。 ②广泛地了解:博洽经史。

  • 16 . 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17 .

    1.广求。

  • 18 .

    1.多方面吸取或广泛听取。 2.取信;换取。指用言行取得对方的信任﹑赞赏或同情等。

  • 19 .

    1.谓度量大。

  • 20 .

    1.亦作"博簺"。 2.即六博﹑格五等博戏。

  • 21 .

    1.犹赌博。

  • 22 .

    1.见"博塞"。

  • 23 .

    1.咀嚼貌。博,通"?"。

  • 24 .

    1.博山炉的简称。

  • 25 . 山炉

    1.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

  • 26 . 山铜

    1.指铜制博山炉。

  • 27 .

    1.渊博;丰富。

  • 28 .

    1.我国古代一种游戏性的习射方式。

  • 29 .

    1.广泛地涉猎﹑阅读。

  • 30 .

    1.博大精深。

  • 31 .

    1.普遍施与;多多给予。

  • 32 . 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33 .

    1.石名。可做棋具。《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郭璞注:"可以为博棋石。"郝懿行义疏:"《中次七经》云:'休与之山有石,名曰帝台之棋。'是知博棋古有用石者也。"一说为大石。参阅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

  • 34 .

    1.学识广博。 2.指学识渊博的人。 3.通晓。 4.增广见识。

  • 35 . 识多通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36 . 识洽闻

    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 37 .

    1.渊博充实。

  • 38 .

    ①古代学官名。源于战国。 ②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茶博士|酒博士。 ③学位的一种。一般为最高一级的学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条件是: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在本门学科已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 39 . 士弟子

    1.古代博士所教授的学生。汉武帝设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令郡国选送;其后员数大增。唐以后也称生员为博士弟子。

  • 40 . 士后

    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继续深造的阶段。也指博士后研究人员。

  • 41 . 士祭酒

    1.学官名。东汉以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 42 . 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43 .

    1.宽大;粗大。 2.指牲畜肥壮。

  • 44 . 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45 . 斯普鲁斯海峡

    见“黑海海峡”(1260页)。

  • 46 . 斯腾湖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在新疆中部。面积960平方千米(主体大湖约980平方千米)。新疆最大渔业基地,全国重点芦苇产区。

  • 47 .

    1.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 2.高大挺直。

  • 48 . 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 49 .

    1.指博戏中掷骰子。

  • 50 .

    1.赌徒。 2.指低下者。

  • 51 .

    1.见"博硕肥腯"。

  • 52 .

    广泛地爱普天下的人: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

  • 53 .

    1.博大精深;广博深奥。

  • 54 .

    1.完美;完备。

  • 55 .

    1.见"博辩"。

  • 56 .

    1.亦作"博辨"。 2.从多方面论说;雄辩。

  • 57 .

    1.亦作"博采"。 2.广泛地搜集采纳。

  • 58 . 采群议

    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 59 . 采众长

    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60 . 采众议

    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 61 .

    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业。

  • 62 .

    1.高大。

  • 63 .

    1.即赌场。

  • 64 .

    1.宽广;宽敞。

  • 65 .

    1.谓豁达爽快。

  • 66 . 齿

    1.即骰子。

  • 67 . 茨瓦纳

    南非内陆国。面积582万平方千米。人口142万(1994年)。首都哈博罗内。地处卡拉哈里盆地,地势东高西低。高温少雨,中南部沙漠广布。采矿业为经济主要支柱。钻石生产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为重要经济部门,以养牛为主。

  • 68 .

    1.古山名。即今安徽当涂西南东梁山,与和县南西梁山隔江相对如门,故又称天门山。历来为攻守要地。 2.苑名。 3.汉张骞的封号。

  • 69 . 望槎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张骞曾封博望侯。后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

  • 70 . 望烧屯

    1.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71 . 望苑

    1.汉宫苑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武帝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宾客。

  • 72 .

    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2.谓冗长的言辞。

  • 73 . 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 74 .

    1.多闻,见闻广博。

  • 75 . 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76 . 闻多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77 . 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78 . 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79 . 闻强志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80 .

    ①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②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 81 . 物多闻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 82 . 物馆

    搜集、保存、陈列和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机构。通常分综合博物馆、专门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等类型。

  • 83 . 物馆学

    以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为对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博物馆的性质、作用、功能,博物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博物馆标本的收集和保藏,博物馆陈列和陈列工作的特点、规律以及方法等。

  • 84 . 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 85 . 物洽闻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86 . 物通达

    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 87 . 物学家

    1.旧时对博通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专家的尊称。

  • 88 . 物院

    1.即博物馆。

  • 89 . 物志

    笔记。西晋张华著。十卷。其中一至六卷杂记地理风俗、动物植物乃至方士奇技、名物考证。七至十卷叙述各种神话传说、人物逸事等。

  • 90 .

    1.谓学识渊博。

  • 91 .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 3.谓杂而不专。

  • 92 .

    1.古代的一种棋戏。 2.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 3.杂戏。

  • 93 .

    1.古代一种角胜负的游戏。以五木为子(即今之骰子),分别刻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采,枭为胜采。后亦泛指赌博。

  • 94 .

    1.谦词。谓换取别人一笑。

  • 95 .

    1.见"博雅"。

  • 96 .

    1.广泛地选择。

  • 97 .

    1.广泛地学习。 2.学识渊博。

  • 98 . 学笃志

    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 99 . 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100 . 学多识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101 . 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102 . 学宏才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103 . 学宏词

    1.科举名目的一种。始于唐开元中,迄于宋末。

  • 104 . 学鸿词

    1.即博学宏词。清康熙﹑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 105 . 学鸿儒

    1.即博学宏词。

  • 106 . 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107 . 学审问

    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 108 .

    ①学识渊博,趣味高雅:博雅好古|博雅多通。 ②文章内容丰富,文辞典雅:博雅可观者众。

  • 109 .

    1.广为延揽。

  • 110 .

    1.广远。 2.指宽泛。 3.广为引荐。

  • 111 .

    1.亦作"博揜"。 2.古代六博﹑意钱一类的博戏,角胜负以取人财物。泛指赌博。

  • 112 .

    1.见"博掩"。

  • 113 .

    1.以羊角斗决胜负。

  • 114 .

    1.长夜,整夜。《管子.侈靡》:"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大昏也,博夜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氛氛,重重锢昏,皎日坠渊……然卒不闻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一说"博夜"即"博弈"。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 115 .

    1.广为比喻,指诗的比兴而言。一说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 116 .

    1.博通艺文。

  • 117 .

    1.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

  • 118 .

    1.交易;贸易。

  • 119 .

    ①局戏和围棋。局戏也是古代弈棋之类的游戏。 ②指赌博:这伙人出为盗贼,聚为博弈。

  • 120 . 弈论

    即“对策论”(305页)。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