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笔组词
  4. 【笔】结尾能组哪些词

【笔】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把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 2 . 才

    1.写诗作文的才能。

  • 3 . 榜

    1.书写匾额的大笔。

  • 4 . 败

    ①已用坏的毛笔:败笔成丘|堆墙败笔如山丘。 ②书画、诗文中的疵病:这幅画中有两处明显的败笔,一看就知道是赝品。

  • 5 . 班

    1.典出《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以"班笔"比喻文书琐事。

  • 6 . 白

    1.古代侍从官员用以记事或奏事的笔﹐常插于冠侧。 2.特指谏官用的笔。亦借指谏官。

  • 7 . 冰

    1.犹冻笔。

  • 8 . 彩

    1.五彩之笔。 2.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 9 . 持

    1.执笔,执笔为文。

  • 10 . 贬

    1.指曲折而意含贬抑的文字。

  • 11 . 秉

    1.执笔。

  • 12 . 表

    测试仪表上用来接触被测物的笔状物。也叫表棒。

  • 13 . 彩色粉

    1. 有色粉笔。

  • 14 . 摛

    1.谓执笔为文﹐铺陈翰藻。

  • 15 . 持橐簪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16 . 采

    1.彩笔;文采绚丽之笔。

  • 17 . 颤

    1.传统中国书画中指笔势颤动的笔法。

  • 18 . 布

    1.谓运笔作文。

  • 19 . 侧

    1.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

  • 20 . 操

    1.执笔。谓作文。

  • 21 . 螭头

    1.指史臣入值记事。

  • 22 . 螭头载

    1.《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 23 . 趁

    1.谓不假思索地随意书写。

  • 24 . 宸

    1.帝王亲笔。

  • 25 . 逞

    1.放任笔墨;毫无拘束地写作。

  • 26 . 筹

    1.运笔筹划。

  • 27 . 当

    1.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至德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贞元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 2.指主持撰拟文稿。

  • 28 . 椽

    1.《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因以"椽笔"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

  • 29 . 出

    1.犹下笔。 2.方言。指钱财损失。

  • 30 . 春秋

    1.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 31 . 辞

    1.文笔﹐文章。 2.指公文信札。

  • 32 . 词

    1.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

  • 33 . 挫

    1.秃笔。

  • 34 . 措

    1.下笔。指写作或绘画。

  • 35 . 春蚓

    1.形容灵巧柔美的画笔。

  • 36 . 辍

    1.停笔。

  • 37 . 大手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38 . 泚

    1.以笔蘸墨。

  • 39 . 的

    1.真迹;亲笔。

  • 40 . 赐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 41 . 代

    1.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 2.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3.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

  • 42 . 断

    1.止笔不书。谓停止著述。

  • 43 . 大

    1.犹大手笔。谓重要文章。 2.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

  • 44 . 丹

    1.朱笔。 2.犹史笔。

  • 45 . 斗

    一种大型毛笔,笔头儿安装在一个斗形部件里,上安笔杆儿。

  • 46 . 短

    1.拙劣的文笔。亦用作谦辞。

  • 47 . 刀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2.借指文章。 3.指法律案牍。 4.见"刀笔吏"。 5.指诉讼文字。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7.指尺牍。

  • 48 . 电

    试电笔。

  • 49 . 点

    1.犹染翰。

  • 50 . 点睛之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 51 . 调

    1.握笔挥写。

  • 52 . 董

    1.见"董狐笔"。

  • 53 . 董狐

    1.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

  • 54 . 董狐之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 55 . 董狐直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56 . 动

    用笔写或画(多指开始写或画);落笔:好久没~了ㄧ~之前,先要想一想。

  • 57 . 调墨弄

    指玩弄文字技巧。

  • 58 . 定名

    1.唐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 59 . 毦

    1.古代文官上朝﹐簪笔于冠侧﹐以备书录奏事之用。

  • 60 . 珥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2.指诉讼。

  • 61 . 方

    1.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62 . 奋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 63 . 顶

    1.古代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谓之"顶笔"。

  • 64 . 冻

    1.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 65 . 钝头

    1. 笔尖又短又钝的钢笔。

  • 66 . 毒

    1.谓文笔刻毒。

  • 67 . 对

    1.指品种配套﹑成对出售的笔。

  • 68 . 凡

    1.谓普通人的笔迹。

  • 69 . 放

    1.纵笔。 2.搁笔。

  • 70 . 怼

    1.出于怨恨的记载。

  • 71 . 顿

    1.搁笔;停笔。 2.谓作文或书法至着力处故作停顿。

  • 72 . 钢

    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一种是用笔尖蘸墨水写字,也叫蘸水钢笔。另一种有贮存墨水的装置,写字时墨水流到笔尖,也叫自来水笔。

  • 73 . 垩

    1.粉笔。

  • 74 . 法

    1.对人所作书画的敬称。

  • 75 . 赋

    1.写诗用的笔。

  • 76 . 飞

    1.犹妄语。 2.很快地写。

  • 77 . 封

    指作家、画家、书法家等不再从事创作活动:~之作|老画家由于健康原因已正式~。

  • 78 . 改

    1.指修改后的文字。

  • 79 . 格

    1.笔架。 2.谓搁笔,停止写作。

  • 80 . 干

    1.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 81 . 焚

    1.犹焚草。

  • 82 . 粉

    在黑板上写字用的条状物,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制成。

  • 83 . 丰

    1.书法用语。谓用满毫书写,不仅用笔锋。

  • 84 . 伏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 85 . 浮白载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 86 . 附

    书信、文件等写完后另外加上的话。

  • 87 . 顾

    1.指晋代画家顾恺之的绘画技法。

  • 88 . 搁

    (写作、绘画)停笔;放下笔。

  • 89 . 工

    1.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如:这是一幅很出色的工笔画。

  • 90 . 阁

    1.停笔;放下笔。

  • 91 . 鬼

    1.菌之一种。

  • 92 . 恭

    1.工整的笔画。

  • 93 . 湖

    浙江湖州制造的毛笔。

  • 94 . 怀

    1.谓笔不离身。形容勤于记述。语本《后汉书.曹褒传》:"曹褒,字叔通……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沈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 95 . 谷

    1.《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永党于王氏。成帝时,前后上书四十余事。护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即以"谷笔"为擅长书札的典实。

  • 96 . 鼓

    1.奋笔书写。

  • 97 . 光

    电子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装置,与显示器配合使用。对光敏感,外形像钢笔,多用电缆与主机相连。可以在屏幕上进行绘图等操作。

  • 98 . 画

    绘画用的笔。

  • 99 . 洪

    1.大笔。比喻擅长写文章。

  • 100 . 含

    1.犹含毫。

  • 101 . 豪

    1.酣畅的文笔。

  • 102 . 呵

    1.天寒笔冻,嘘气使解。

  • 103 . 乩

    1.扶乩时在沙盘上写字的木锥。亦指扶乩中假托神灵书写的字迹。

  • 104 . 鸿

    1.大手笔。 2.巨笔。

  • 105 . 鸡毛

    1.笔头用鸡毛制成的毛笔。

  • 106 . 化

    1.造化之笔。犹妙笔。

  • 107 . 画日

    1.五代时,晋王李存勖欲称帝,唐故臣苏循谒拜晋王,舞蹈呼万岁,泣而称臣,又献大笔三十管,谓之"画日笔"。晋王大喜,以循为节度副使。见《旧五代史.唐书.苏循传》。唐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献"画日笔",即劝进之意。参见"画日"。

  • 108 . 还

    1.《南史.江淹传》:"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以"还笔"为才尽之典。

  • 109 . 活

    1.自然浑成的笔法。

  • 110 . 灰

    1.毛笔,墨笔。

  • 111 . 秽

    1.谓凭个人好恶﹐不符事实地编写史书。

  • 112 . 健

    1.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

  • 113 . 简

    1.简写;缩写。

  • 114 . 尖

    1.尖头自来水笔,铁笔型自来水笔。2.用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一头尖、一头钝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蜡面从而擦去所写的字。

  • 115 . 极

    1.谓淋漓尽致,全部写出。 2.上等笔墨。指绝妙的文章。 3.谓从事文墨。

  • 116 . 减

    1.减省笔划。

  • 117 . 几

    1. 用不多的笔画。如:手握铅笔几笔就画成了一张素描像。

  • 118 . 匠

    1.谓写作文章。 2.谓板滞﹑不生动的诗文。

  • 119 . 江

    1.见"江淹笔"。

  • 120 . 杰

    1.杰出的文笔。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