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安西四镇
1.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2 . 安镇
1.镇静;安定。 2.安抚镇守。
3 . 八镇
1.四方及四隅。
4 . 宝镇
1.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
5 . 兵镇
1.统辖一方的军府。
6 . 北镇
1.北方的主山。指医巫闾山。
7 . 边镇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
8 . 冰镇
1.把食物﹑饮料等与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入冰箱使凉。
9 . 城镇
①城市和集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 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中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
10 . 村镇
1.乡村集镇。
11 . 楚镇
1.楚地主山。镇,一方的主山。
12 . 出镇
1.出任地方长官。
13 . 大镇
1.重镇;大藩镇。 2.大集镇。
14 . 芙蓉镇
长篇小说。古华作。1981年发表。1964年,“四清”工作组开进芙蓉镇。以摆米豆腐摊致富的胡玉音及其丈夫被划成新富农,丈夫被迫自杀。“文化大革命”中,胡玉音倍受屈辱,绝望中得到“右派分子”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由相爱而同居,结果被判处徒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的冤案得到平反。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影片。
15 . 督镇
1.官名。"督师"的别称。 2.泛指省一级的文武官员。
16 . 藩镇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17 . 方镇
1.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着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
18 . 符镇
1.犹符厌。
19 . 府镇
1.唐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泛称府镇。
20 . 封镇
1.粘贴符箓镇魔驱邪。
21 . 抚镇
1.安抚镇守。
22 . 辅镇
1.辅佐镇守。
23 . 后镇
1.居后镇守的人。
24 . 还镇
1.返回方镇。 2.返回并镇守。
25 . 环镇
1.周围的大山。镇,一方的主山。指东﹑西﹑南﹑北四岳。
26 . 集美镇
在福建省厦门市、鹰厦铁路线上,滨临厦门湾,有海堤与厦门岛相连。著名侨乡。人口2万(1993年)。海滨鳌园,是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陵园,风景优美,为游览胜地。有水产学院和集美学校。
27 . 集镇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住区。
28 . 街镇
1.市镇。
29 . 节镇
1.指节度使。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30 . 进镇
1.进驻镇守。
31 . 静镇
1.静止。 2.犹镇静。安静镇定。
32 . 局镇
1.谓器度稳重。
33 . 京镇
1.即京口。
34 . 巨镇
1.一方的主山。 2.强大的藩镇。 3.比喻强大而可以依靠的力量。
35 . 剧镇
1.政务繁剧的藩镇。
36 . 军镇
1.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37 . 开镇
1.唐代指任节度使,镇守一方。
38 . 廉镇
1.观察使的别称。廉,通"覝"。
39 . 留镇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40 . 内镇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 2.境内腹地重镇。
41 . 漠河镇
在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上游南岸,额木尔河流贯,嫩林铁路通达境内。属漠河县。富森林、金矿等资源,为黑龙江定期航运的终点。是中国最北的市镇。气候寒冷,有“中国的北极村”和“寒极”之称。
42 . 叛镇
1.背叛朝廷的藩镇。
43 . 狮泉河镇
在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北部、狮泉河(森格藏布)南岸,新藏、那(曲)阿(里)公路交点。阿里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为西藏西部地区的新兴城镇。人口2000(1993年)。建有汽车修配、皮革、地毯、农具等工厂。
44 . 书镇
1.压书﹑纸的文具。
45 . 山镇
1.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
46 . 市镇
1.较大的集镇。
47 . 四镇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48 . 崧镇
1.嵩山的别称。一方主山曰镇,故称。
49 . 守镇
1.镇守。
50 . 提镇
1.清代提督与总兵的合称。提,指提督;镇,总兵的别称。
51 . 文镇
1.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
52 . 外镇
1.京城外设长官督守的要镇。亦指镇抚地方的官员。
53 . 圩镇
1.集镇。
54 . 望镇
1.犹重镇。多为历史﹑经济或地理上的要地。
55 . 下镇
1.下沉;下降。 2.唐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56 . 卫星城镇
又称“卫星城市”。为分散市区人口和企事业单位而在大城市郊区或附近地区新建或扩建的独立的城镇。因其像卫星一样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周围,故名。如闵行、安亭、金山、嘉定等就是上海市的卫星城镇。
57 . 五镇
1.即五岳。 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
58 . 卧镇
1.犹卧治﹐卧护。
59 . 吴镇
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终身隐居不仕,教书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和墨竹,善用湿墨,丰润浑厚,苍莽郁茂,自成一派。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著有《梅花道人遗墨》。
60 . 压镇
1.犹镇服;压制。
61 . 仙镇
1.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
62 . 乡镇
1.乡和镇。泛指较小的市镇。
63 . 雄镇
1.犹重镇。 2.强有力地镇守。
64 . 小镇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65 . 魇镇
1.犹魇胜。 2.犹魇昧。 3.犹言为害。谓在别人祈福时做不吉利的事。
66 . 墟镇
1.集镇。
67 . 移镇
1.犹移藩。
68 . 要镇
1.重镇。
69 . 玉镇
1.指玉瑞及镇圭之属。
70 . 隅镇
1.边隅要镇。亦指戍守边镇的武官。
71 . 岳镇
1.亦作"岳镇"。 2.指封疆大吏。 3.指四岳等名山。
72 . 征镇
1.魏晋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 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
73 . 纸镇
1.即镇纸。压纸的文具。
74 . 朱仙镇
1.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西南。为水陆交通要地。宋岳飞大破金兵,进军至此。清时与景德﹑佛山﹑汉口合称四大镇。
75 . 州镇
1.一方之重镇。
76 . 坐镇
①谓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②指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驻守: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坐镇厂里抓试点。
77 . 总镇
1.总兵的别称。
78 . 重镇
1.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 2.指国家倚重的大臣。
79 . 自镇
1.自行抑制。 2.犹自重。
80 . 作镇
1.镇守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