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藩组词
  4. 【藩】开头能组哪些词

【藩】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即藩国。 2.旧称外族或外国。藩,通"番"。

  • 2 .

    1.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 2.屏障。

  • 3 .

    1.谓保卫国家的重臣。 2.边疆要地。

  • 4 .

    1.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2.明清时指布政使。

  • 5 .

    1.清代指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 6 .

    1.篱笆。

  • 7 .

    1.有帷遮蔽的车子。

  • 8 .

    1.拱卫王室之臣。

  • 9 .

    1.指太子之位。储,储君。

  • 10 .

    1.比喻进退两难,陷于窘境。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

  • 11 .

    1.藩王之第宅。

  • 12 .

    1.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 13 .

    1.犹藩邸。

  • 14 .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 15 .

    1.捍卫;辅佐。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喻指藩国﹑藩镇。 4.喻指诸侯;藩王。

  • 16 .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藩属的国家。

  • 17 .

    1.见"藩捍"。

  • 18 .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

  • 19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20 .

    1.藩王。

  • 21 .

    1.犹藩王。

  • 22 .

    1.篱笆和厕所。

  • 23 .

    1.《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藩,藩篱;羸,缠绕;壮,借为"戕",损伤;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不亟系羊角,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决"喻边防告警。

  • 24 .

    1.即省库。清代布政司所属储钱谷的仓库。

  • 25 .

    1.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2.明清时布政司之别称。

  • 26 .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 27 . 篱草

    1.木槿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 28 .

    1.犹藩篱。

  • 29 .

    1.篱落,篱笆。 2.比喻边防。 3.犹藩邦。藩,通"番"。

  • 30 .

    1.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 31 .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2.捍卫。 3.比喻卫国的重臣。 4.比喻边防重镇。

  • 32 .

    1.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

  • 33 .

    1.篱落,垣墙。 2.比喻艺术境界或学术门径。

  • 34 .

    1.装饰;文饰。

  • 35 .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 36 .

    1.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

  • 37 .

    1.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职。

  • 38 .

    1.藩国之王。

  • 39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2.边防要地。

  • 40 .

    1.屏障。 2.捍卫。 3.指诸侯。

  • 41 .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

  • 42 .

    1.繁育滋生。

  • 43 .

    1.犹藩篱。比喻约束。

  • 44 .

    1.藩国。 2.捍卫。

  • 45 .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藩,屏也,垣,墙也。"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比喻藩国﹑藩镇。

  • 46 .

    1.谓屏卫之助。

  • 47 .

    1.亦作"藩岳"。 2.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3.指边防重镇。

  • 48 .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 49 . 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 50 .

    封建王朝的属地或属国。

  • 51 .

    1.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