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知组词
  4. 【知】开头能组哪些词

【知】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赏识喜爱。

  • 2 . 其一未睹其二

    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 3 . 其一未其二

    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 4 .

    1.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

  • 5 .

    1.犹知己,好友。

  • 6 .

    1.知道具体器物的构成。 2.赏识,器重。

  • 7 .

    1.智慧技巧。 2.智谋巧诈。

  • 8 .

    1.知趣。

  • 9 .

    1."知识青年"的简称。

  • 10 .

    1.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2.特指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领情。

  • 11 . 情不报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 12 . 情不举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 13 . 情达理

    通、达:懂得;情:人之常情;理:道理。通人情,懂道理。

  • 14 . 情人

    1. 知道内情的人。

  • 15 . 情识趣

    懂情意,善体贴。

  • 16 .

    1.《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 17 .

    ①识趣;知进退,不惹人讨厌:不知趣|他很知趣,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②领略情趣:小娘子也有时回敬几件知趣的东西。

  • 18 .

    1.知道权衡轻重。 2.懂得权变。 3.犹掌权。

  • 19 .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2.谓懂人事。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 20 . 人待士

    指对待人的态度好。

  • 21 . 人料事

    能识别人才,预料事情的变化。

  • 22 . 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 23 . 人善察

    善于识别观察人才。

  • 24 . 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 25 . 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 26 . 人则哲

    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 27 . 人之鉴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同“知人之明”。

  • 28 . 人之明

    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 29 . 面不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30 . 荣守辱

    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 31 .

    1.才智聪明。

  • 32 .

    1.赏识。

  • 33 .

    1.知所省察或省悟。

  • 34 . 时鹤

    1.《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后以"知时鹤"为只知进忠,而不为身谋的典实。

  • 35 . 时识务

    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和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 36 .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37 . 识产权

    人们对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力。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

  • 38 . 识分子

    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而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知识分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39 . 识工程

    将知识作为一个工程问题研究和处理。主要研究知识的结构和模式、知识在计算机内部的表达方式、知识的获取方式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各种推理方法等。

  • 40 . 识阶级

    1.指知识分子阶层。

  • 41 . 识经济

    一种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类型。

  • 42 . 识密集工业

    即“技术密集工业”(407页)。

  • 43 . 识青年

    1.指受过普通教育﹑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

  • 44 .

    1.才智之士。

  • 45 .

    1.通晓事理;懂事。 2.主管事务。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4.官名。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 46 . 事僧

    1.寺院中掌管事务的僧人。

  • 47 . 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48 . 书明理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49 . 书识礼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50 . 书识字

    指有文化修养。

  • 51 . 书通礼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52 .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53 .

    1.才智方略。

  • 54 . 水仁山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 55 .

    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 56 . 疼着热

    着:感受。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 57 . 疼着痒

    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 58 .

    1.识大体。

  • 59 .

    1.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 60 . 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61 .

    1.犹知几。

  • 62 .

    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 63 .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 64 .

    1.犹知道。

  • 65 . 文达礼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66 .

    1.知悉;知道。 2.通知,告知。 3.消息。 4.交结;交往。 5.朋友。

  • 67 .

    1.深切了解我。 2.器重我。

  • 68 . 我罪我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 69 . 无不尽

    犹知无不言。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出来的。

  • 70 . 无不为

    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 71 . 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 72 . 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 73 .

    1.懂得实际事务。

  • 74 .

    1.《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后用"知希"表示知己难得。

  • 75 .

    了解晓得:均无知悉|无从知悉。

  • 76 .

    官名。唐代佐官代理县令称知县事。宋代派朝臣充当县的长官称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明代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名称。清代沿用。

  • 77 . 县事

    1.佐官代行县令职务称"知县事"。

  • 78 . 小谋大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 79 . 小言大

    1.见"知小谋大"。

  • 80 .

    1.知道;晓得。

  • 81 .

    1.道谢。

  • 82 .

    1.彼此契合,腹心相照。 2.相互深切了解的人;深交。 3.知心话。

  • 83 . 心话

    1.相互了解﹑感情深切的话语。

  • 84 . 心可腹

    犹言情投意合。

  • 85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着意”。

  • 86 . 心着意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 87 .

    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中国哲学史上对知和行的关系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如荀子、王夫之等认为知离不开行;唯心主义思想家如朱熹等认为知是天赋的,知先行后。

  • 88 . 行合一

    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 89 . 行统一观

    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1937年在《实践论》中提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 90 .

    1.知道人的本性。

  • 91 . 雄守雌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 92 . 羞识廉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 93 . 安忘危

    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危险的时候。

  • 94 . 白守黑

    守:保持。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95 .

    1.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 96 .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 97 .

    1.才智和辩才。

  • 98 .

    1.犹知客。

  • 99 .

    1.通晓军事。

  • 100 . 不道

    1.方言。不知道。

  • 101 . 不诈愚

    知:通“智”。指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 102 .

    1.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

  • 103 . 臣莫若君

    1.了解臣子的无过于君主。

  • 104 .

    1.谓有羞恶之心。

  • 105 .

    1.亦作"知纵"。 2.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汉律定为有罪。

  • 106 . 错就改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 107 .

    1.明智通达。

  • 108 .

    1.犹知遇。谓重视优待。

  • 109 .

    1.旧时一种宴客或集会的通知单。上写被邀请者的姓名,专人持单面邀,应邀者在自己名下写"知"字,辞谢者则写"谢"字。

  • 110 .

    1.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2.认识道路。 3.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4.公文用语。犹知悉。多见于诏令。 5.犹厉害。

  • 111 .

    1.知所获取。 2.谓彼此投契。 3.晓得。

  • 112 .

    1.懂得道德。 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

  • 113 .

    1.知道底细。

  • 114 .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 115 . 恩报德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报恩”。

  • 116 . 恩报恩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 117 . 而不言

    明明知道而不说。

  • 118 . 而故犯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 119 . 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 120 .

    1.知礼法。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曰:"方,礼法也。" 2.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