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柏组词
  4. 【柏】开头能组哪些词

【柏】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尔人

    北非的民族集团。主要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马里等地。约1056万人(1985年)。讲柏柏尔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有制陶和编织等传统手工业。

  • 2 .

    1.亦作"栢操"。 2.谓夫死不嫁的节操。

  • 3 .

    1.行于山地的大车。柏,通"伯"。

  • 4 .

    1.见"柏成子高"。

  • 5 . 成子皋

    1.见"柏成子高"。

  • 6 . 成子高

    1.亦作"柏成子皋"。 2.传说为尧时高士。

  • 7 .

    1.指皇陵。古代帝﹑后陵寝周围筑墙,列植柏树,故称。

  • 8 .

    1.见"柏树洞"。

  • 9 .

    1.亦作"栢府"。 2.御史府的别称。

  • 10 .

    1.亦称"柏子高"。 2.传说中的古仙人。

  • 11 .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朱阳镇。有柏谷水经此。春秋晋公子重耳出奔到此始决定入翟。汉武帝曾微行至此,亭长不纳,亭长妻为其杀鸡作食。

  • 12 . 谷山

    1.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北,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接。因山多柏树,故称。相传为神农尝百谷处。

  • 13 .

    1.古国名。在今河南省西平县。春秋时为楚所灭。

  • 14 .

    1.亦作"柏椁"。 2.柏木作的外棺。 3.泛指棺椁。

  • 15 .

    1.古湖泊名。近黄河源。即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到此亲迎。

  • 16 .

    1.复姓。汉有柏侯奋。见《通志.氏族五》。

  • 17 .

    1.亦作"栢篁"。亦作"柏黄"。 2.上古帝名。

  • 18 .

    1.见"柏皇"。

  • 19 . 黄肠

    1.以柏木黄心做的外棺。

  • 20 .

    1.亦作"栢篁"。 2.见"柏皇"。

  • 21 .

    1.柏树和槚树。旧时墓地常植。

  • 22 .

    1.即柏叶酒。古代习俗,谓春节饮之,可以辟邪。

  • 23 .

    1.亦作"柏莒"。 2.古地名。春秋楚地。公元前506年,楚围蔡,吴救之,大败楚师于此。故址在今湖北麻城县境,具体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麻城东北的柏子山与举水的合称;一说在举水入长江口以南的举洲;一说即麻城东南举水所出龟峰山。

  • 24 .

    1.见"柏举"。

  • 25 . 拉图

    (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曾在雅典创办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社会政治观上提出了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制度。他的哲学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很大。著作有《柏拉图对话集》。

  • 26 .

    1.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着称。多写作伯乐。

  • 27 .

    1.亦作"柏历"。 2.古时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横一木如门,叫重。横木下悬鬲,即"历",中盛谓为死者神所凭依,葬后始改用木主。魏晋以来又有凶门柏历置于门外以表丧,略似后世的丧事牌楼。

  • 28 .

    1.熬过的柏脂。

  • 29 .

    1.亦作"栢梁"。指柏梁台。 2.借指宫廷。 3.指《柏梁诗》。 4.泛称应制诗。 5.指柏梁体。

  • 30 . 梁殿

    1.即柏梁台。

  • 31 . 梁篇

    1.泛指应制之作。

  • 32 . 梁台

    1.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 2.泛指宫殿。

  • 33 . 梁体

    1.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 34 . 梁宴

    1.泛指御宴,朝廷宴会。

  • 35 . 亮父

    1.见"柏夷亮父"。

  • 36 .

    德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348万(1993年)。有电器、电子、精密仪器等工业。扼东、西欧和南、北欧交通要冲,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城市建筑宏伟,古典宫殿式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市郊多森林、湖泊。旅游业发达。

  • 37 . 林大学

    德国的大学。1809年创建于柏林。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法律、历史、经济、外国语、语文学和德语研究、亚洲研究、心理学、犯罪学、教育、体育、神学、美学和艺术、科学理论和组织、数学、物理、电子学、化学、生物、地理、园艺、植物栽培、营养和食品工艺学、医学、畜牧和兽医等系。

  • 38 . 林国际电影节

    1951年联邦德国创设。每年举行一次。设金熊奖和银熊奖,前者授予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等,后者授予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等。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 39 . 林墙

    又称“反法西斯防卫墙”。横贯于柏林市中心的水泥墙。总长度为154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市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由民主德国管理,苏联派驻军,西部由联邦德国管理,美、英、法派驻军。1961年,民主德国为阻止其公民外流,在交界处筑墙隔离,只留九个过境站。1991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后,该墙被拆除,只留下一小部分供人参观。

  • 40 . 林寺

    1.古寺名。在河北省赵县城内。始建于汉末。隋唐年间为观音院,金元时期改为柏林禅院。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 2.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北角。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我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 41 . 林战役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5年初,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已攻入德国本土。4月16日,苏军发动对柏林的进攻,25日完成对柏林的包围,5月2日占领柏林。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 42 .

    1.指皇陵。

  • 43 . 翎儿

    1.方言。柏树叶。

  • 44 .

    1.柏叶上的露珠。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弘农邓绍尝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五彩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绍问曰:'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后用为典。

  • 45 .

    1.谓送葬之路。

  • 46 .

    1.亦作"柏马"。 2.唐扬之罘就学于韩愈,中途归,韩惜而作《招扬之罘》诗以招之。诗有"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柏移就平地,马羈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句,以柏﹑马为喻,说明就师求学方能成才之理。后遂用为典故。

  • 47 .

    1.成排柏树所形成的天然屏障。

  • 48 .

    1.春秋齐台名。在今山东广饶县境。

  • 49 .

    1.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唐山市西。春秋晋地,战国属赵,汉置县。 2.《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后遂用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

  • 50 .

    1.柏树结的果实。可入药。传说服之轻身延年。

  • 51 . 实人

    1.柏实的果仁。

  • 52 .

    1.御史官署的别称。

  • 53 . 树洞

    1.泰山风景之一。在泰山斗母宫北。山道至此盘亘而上,古柏参天,森荫蔽日,人行其间,如入洞中,故名。

  • 54 . 树台

    1.即柏台。

  • 55 .

    1.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清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2.柏梁台的省称。

  • 56 .

    1.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后因以"柏堂"为妓院的代称。 2.宋释志诠所作之堂。

  • 57 .

    1.古寺名。 2.指松柏荫下的上山磴道。

  • 58 .

    1.汉东方朔性诙谐,善解隐语。有郭舍人以"老柏涂"隐语问朔,朔曰:"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事见《汉书.东方朔传》。后因以"柏涂"指诙谐的隐语。

  • 59 .

    1.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

  • 60 .

    1.即箔席。载黍稷之席。柏,通"箔"。一说为椁席。古丧礼中神坐之席。

  • 61 . 下人

    1.指墓中人。因墓地多植柏,故称。

  • 62 .

    1.县名。在河北省南部。春秋晋鄗邑地,西汉置鄗县,又分置柏乡侯国。东汉合并鄗与柏乡为高邑。县北鄗城有光武庙,东汉光武帝即位于此。

  • 63 .

    1.传说为上古善御者,周穆王的护从。

  • 64 .

    1.柏树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 2.指柏叶酒。

  • 65 . 叶酒

    1.柏叶浸制的酒。古代风俗,以柏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寿和避邪。

  • 66 . 叶书

    1.折叠成柏叶状的书简。

  • 67 . 夷亮父

    1.亦称"柏亮父"。 2.传说为颛顼之师。

  • 68 .

    1.舜时人,本称大费,也称伯益。古代嬴姓的祖先。相传他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

  • 69 .

    1.柏树之脂。可入药。 2.炼焦的副产品或原油经分馏后剩下的黑色胶状物。也有天然产的。可作防水﹑防腐和绝缘材料,亦用以铺路面。也称沥青。

  • 70 . 油路

    1.亦称"柏油马路"。 2.路面由沥青铺成的道路。

  • 71 . 油马路

    1.见"柏油路"。

  • 72 . 油纸

    1.防潮纸的一种。在两层强韧耐拉的原纸间涂柏油而成。用于卷烟等防湿商品的包装。

  • 73 .

    1.亦作"柏昭"。 2.传说为上古帝喾之师。

  • 74 .

    1.见"柏招"。

  • 75 . 枝緑

    1.亦作"栢枝緑"。 2.颜色的一种。

  • 76 .

    1.柏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 77 .

    ①《诗·邶风》篇名。写一个正直的臣子在忧患国事时,却受阻于小人,无法表达意见的内心愤懑之情。 ②《诗·fe7c风》篇名。少女因母亲不同意她的恋爱而发出誓言,表示至死不会对情人变心。

  • 78 . 舟节

    1.亦作"柏舟节"。 2.旧时谓夫死不嫁的节操。

  • 79 . 舟之节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80 . 舟之誓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

  • 81 .

    1.即柏历。

  • 82 . 孜克里克千佛洞

    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开凿于北朝至元代。有洞窟六十四个,窟内均绘有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故事。画有蒙古人、回鹘人的形象及音乐、舞蹈场面,以及书有汉文、回鹘文、梵文、吐火罗文的榜书、题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3 . 孜克里克石窟

    1.新疆著名石窟之一。位于吐鲁番城东北,共编号五十七窟。创建于南北朝末期,迄于元代。璧画内容丰富,并保存了许多汉文和回鹘文题记。是研究古代高昌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

  • 84 .

    1.即柏子香。

  • 85 . 子禅

    1.指禅宗。参禅时多焚柏子香,故称。

  • 86 . 子高

    1.见"柏高"。

  • 87 . 子户

    1.宋代设置守皇陵的民户。因皇陵广植柏,故称。

  • 88 . 子塔

    1.湖北省名塔。在麻城县西十公里的九龙山上。相传为唐德宗时虚应禅师所建。因有柏树盘生于中,每至立秋日午,塔四面无影,故名。系砖砌仿木结构,七层六角重檐楼阁式,其左右上角各置一小龛,中供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内有螺旋踏道,可登顶远眺。

  • 89 . 子香

    1.香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