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阴心人
1.暗中用心思﹐不暴露思想的人。
2 . 阴星
1.指毕宿﹐有星八颗。月行经过毕宿﹐就要下大雨﹐故称。 2.星名。位于房宿最北一星之北。
3 . 阴刑
1.宫刑。
4 . 阴行
1.不为人知的善行。
5 . 阴形
1.阴病的病状﹐寒症。
6 . 阴性
1.诊断疾病时进行某种试验或化验结果的表示方法。说明体内没有某种病原体存在或对某种药物没有过敏反应﹐例如注射结核菌素后并无红肿等反应时叫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2.语言学名词。某些语言里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分别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中性。
7 . 阴虚
指精血或津液不足,或消耗太过的病理现象。精血、津液均属阴,劳累过度或热病之后都可使阴液内耗而出现阴虚症状。特点是津液不足和出现热象,故又称“虚火”,多见于慢性病人和阴虚体质者。主要症状为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咽干、尿短赤、大便不畅、舌质红、脉细数无力等。
8 . 阴墟
1.废墟。 2.墓地。
9 . 阴穴
1.地下暗洞。
10 . 阴血
1.即血液。在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 2.犹血统。
11 . 阴训
1.旧时妇女应守的道德教条。
12 . 阴崖
1.背阳的山崖。
13 . 阴哑
1.指声音阴沉低哑。
14 . 阴烟
1.山中雾气。
15 . 阴岩
1.背阳的山岩。
16 . 阴巘
1.背阳的山峰。
17 . 阴厌
1.古代祭礼。嫡长子未成年而死﹐祭之于宗庙幽阴之处﹐称为"阴厌"。
18 . 阴焰
1.海中生物所发之光。
19 . 阴阳
在中国古代,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互相消长的矛盾。如动的、热的、向上的、明亮的、强壮的为阳,静的、冷的、向下的、晦暗的、虚弱的为阴。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也用来说明上下、君臣、君民、夫妻等关系。
20 . 阴阳不将
1.百无禁忌的吉日。
21 .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22 . 阴阳工
1.语出汉贾谊《鵩鸟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后因以"阴阳工"指天地造化。
23 .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24 . 阴阳火
1.喻暗中挑拨的言行。
25 . 阴阳家
1.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说和五行说本来是春秋﹑战国之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两种流行思想。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水﹑火﹑木﹑金﹑土五种势力的支配﹐提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用以论证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王朝的更替﹐形成了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 2.以择日﹑占星﹑风水等迷信为业的人。
26 . 阴阳交错
指把阴和阳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27 . 阴阳界
1.旧时迷信以为阴间和阳间交界的地方。
28 . 阴阳镜
1.迷信谓可以照见阴间的人和物的镜子。
29 . 阴阳历
历法的一种。兼备阳历与阴历的特点,故名。主要特征是按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定月,按寒暑节气的周期调节历年的长度。月的平均值约等于朔望月,年的平均值近于回归年。
30 . 阴阳脸
1.比喻一身而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人。
31 . 阴阳两面
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
32 . 阴阳人
1.即阴阳生。 2.又叫两性人。由于胚胎的畸形发育而形成的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殖器官的人。通称二性子。
33 . 阴阳生
1.旧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相墓﹑圆梦等为业的人。
34 . 阴阳书
1.本指战国时邹衍﹑邹奭等所作阴阳历律之书。后多指择日﹑占卜﹑星相等书。
35 . 阴阳水
1.中医指凉水和开水﹐或井水和河水合在一起的水。
36 . 阴阳司
1.清代钦天监的下属机关。专门负责为皇室和显贵们婚丧喜庆选择时日。
37 . 阴阳五行说
中国古代将阴阳和五行相结合而成的学说。战国时邹衍把朝代更迭和阴阳五行作牵强比附,西汉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起源和万物生长。阴阳五行说对后世哲学以及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都有很大影响。
38 . 阴阳先生
1.即阴阳生。
39 . 阴阳学
1.阴阳五行之学。 2.元明两代地方设立的专习天文﹑星卜等的学校。
40 . 阴阳学说
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用以解释自然界等的一切现象。中医学的自然观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对诊断、治疗、药物等均以此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来加以说明和述理。如脏为阴,腑为阳;气为阳,血为阴等。
41 . 阴阳易位
比喻君臣互换其位或地位截然不同的人物互换其位。
42 . 阴阳宅
1.指生人的住宅和死者的墓穴。
43 . 阴阳之变
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44 . 阴阳竹
1.竹一破为二﹐以代屋瓦。凹部向上者称阴﹐凹部向下者称阳。合称"阴阳竹"。
45 . 阴爻
1.构成《易》卦的两种爻之一。阴爻以--表示﹐阳爻以-表示。 2.指阴险奸佞的人。
46 . 阴窅
1.谓深邃的地方。
47 . 阴液
1.指露水。 2.指雨。
48 . 阴仪
1.指皇后。
49 .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50 . 阴邑
1.谓阴间都邑。
51 . 阴悒
1.犹阴暗。 2.忧愁郁悒。
52 . 阴曀
1.云翳。 2.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 3.比喻政治昏乱。 4.指昏乱的政治。
53 . 阴翳
1.阴霾﹐阴云。 2.指树木枝叶繁茂成阴。 3.指树阴。
54 . 阴阴
1.幽暗貌。 2.深邃貌。 3.犹隐隐。微痛貌。
55 . 阴荫
1.浓密的树荫。亦借指浓密树荫下的凉气。
56 . 阴淫
1.阴气过分。 2.淫靡。
57 . 阴霪
1.连绵不断的雨。 2.阴霾。喻奸佞小人。
58 . 阴隐
1.暗地﹐暗中。
59 . 阴影
物体背光一面及其影子,也指阴暗的影子:身体的阴影|心中的阴影驱散了。
60 . 阴映
1.深邃貌。
61 . 阴忧
1.内心的忧愁。
62 . 阴幽
1.边远幽僻。 2.阴暗﹔昏暗。 3.潜藏不露。 4.沉静安娴。
63 . 阴幽幽
1.阴郁貌。
64 . 阴牖
1.北窗。
65 . 阴黝
1.阴暗﹔黑暗。
66 . 阴隅
1.西北方。
67 . 阴雨
1.天阴下雨。
68 . 阴郁
①指天气阴沉:阴郁的天气很闷。 ②沉闷不开朗:性格阴郁,不大与人交往。
69 . 阴狱
1.私设之牢房﹐暗牢。
70 . 阴愈
1.为所荫覆而痊愈。
71 . 阴源
1.暗流。
72 . 阴月
1.农历四月的别称。
73 . 阴云
1.天阴时的云。 2.形容忧郁不快的脸色。
74 . 阴韵
1.宋以前韵书﹐皆沿用《切韵》﹐分为二百零六部。宋淳佑间平水人刘渊增修《礼部韵略》﹐归并同用各韵为一百七部﹔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平水韵﹐也称"阴韵"。 2.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韵尾是b﹑d﹑g的叫入声﹔韵尾是m﹑n﹑ng的叫"阳韵"﹔入声和阳韵以外的叫"阴韵"。
75 . 阴责
1.旧谓损阴德者于冥冥中受谴责。
76 . 阴贼
1.阴狠残忍。 2.阴气戕害。
77 . 阴宅
1.坟墓﹔墓穴。
78 . 阴栈
1.阴平的栈道。为入蜀捷径。三国魏将邓艾即由此道进兵灭蜀。泛指入蜀栈道。
79 . 阴谪
1.犹冥谴。
80 . 阴政
1.指讲武﹑练兵之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古讲武练兵必于秋冬肃杀之时﹐故称。 2.帝王后宫之事。
81 . 阴职
1.指阴官。
82 . 阴至
1.阴气极盛。
83 . 阴忮
1.阴险嫉妒。
84 . 阴阿
1.山之北边。
85 . 阴埃
1.阴雾和尘埃。
86 . 阴霭
1.浓云。
87 . 阴岸
1.背阳的水岸。河的南岸。
88 . 阴暗
1.亦作"阴暗"。 2.黑暗﹔昏暗。 3.比喻懊丧﹑消沉。 4.不可告人的﹐不光明正大的。
89 . 阴暗面
1.喻指社会生活中黑暗消极的一面。
90 . 阴黯
1.犹阴暗。
91 . 阴奥
1.幽深。
92 . 阴报
1.暗中报复。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
93 . 阴庇
1.覆荫庇护。
94 . 阴敝
1.谓不受阳光照射。敝﹐通"蔽"。
95 . 阴愎
1.内向而刚愎。
96 . 阴閟
1.形容幽深。
97 . 阴蔽
1.犹隐蔽。
98 . 阴飙
1.亦作"阴颷"。 2.阴冷的狂风。
99 . 阴颷
1.见"阴飙"。
100 . 阴摽
1.北枝的树梢。
101 . 阴滨
1.江河的南岸。
102 . 阴兵
1.神兵﹔鬼兵。 2.指女兵。
103 . 阴捕
1.便衣捕快。
104 . 阴部
1.指男女外生殖器。
105 . 阴惨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2.指秋冬节序。 3.暗淡凄惨。 4.阴森貌。
106 . 阴曹
1.犹阴间。
107 . 阴曹地府
迷信说法,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108 . 阴册
1.寺庙中记录各家死者姓名的簿册。
109 . 阴岑
1.青山。 2.比喻如山之浓云。 3.深邃貌。
110 . 阴差阳错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111 . 阴臣
1.指妇人。
112 . 阴沉
天色阴暗的样子,有时也用于脸色:天色阴沉|脸色阴沉。
113 . 阴沉木
1.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的树木。
114 . 阴辰
1.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
115 . 阴城
1.即阴府。
116 . 阴敕
1.犹密令。
117 . 阴虫
1.冰蚕。 2.秋虫﹐如蟋蟀之类。 3.虾蟆。
118 . 阴崇
1.深邃高大。
119 . 阴处
1.犹静居。
120 . 阴窗
1.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