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班序
1.依次排列。 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 3.朝官的行列。
2 . 编辑程序
具有编辑功能的程序。能把存在计算机中的源程序显示在屏幕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替换和联结等操作。
3 . 编译程序
一种翻译程序。能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翻译后的目标程序并不一定马上送入计算机中执行。需用多条语句才能对应一句源程序的语句。
4 . 策序
1.录用。
5 . 标序
1.标列叙述。
6 . 参序
1.共同编排。
7 . 倡序
1.指开头的序。
8 . 布序
1.依次展布。
9 . 不序
1.不守次列。亦指叛逆者。
10 . 陈序
1.陈设的次序。
11 . 朝序
1.犹朝列。
12 . 常序
1.一定的次序;固定的次序。
13 . 差序
1.等级。
14 . 长幼有序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
15 . 辰序
1.星辰运行的次序。
16 . 澄序
1.犹整饬。
17 . 程序
①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工作程序|按程序进行。 ②指示计算机按解决问题的步骤,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操作的一系列语句和指令。一般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大类。
18 . 承序
1.顺序继承。
19 . 齿序
1.按照年龄长幼所定的礼节。 2.年龄的次序。
20 . 春秋积序
春秋:指时间、年龄。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21 . 传序
1.谓父死子继,世代相传。
22 . 春序
1.春季。 2.犹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23 . 撮序
1.撮要叙述。
24 . 词序
1.亦称"语序"。 2.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小羊上山吃草"和"山上小羊吃草"。
25 . 次序
1.先后顺序。 2.犹次第。常态。 3.调节;安排。
26 . 诞序
1.生日。
27 . 大序
1.《毛诗》首篇《关雎》"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部诗篇﹐谓之"大序"。 2.全书的序为大序﹐各篇的序为小序。
28 . 代序
1.时序更替。 2.指家族的世次,世系。 3.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称"代序"。
29 . 倒序
1.颠倒次序。
30 . 端序
1.头绪;条理。
31 . 党序
1.古代指学校。
32 . 第序
1.次第;次序。
33 . 笃序
1.切实而有条理。
34 . 惇序
1.见"惇叙"。
35 . 敦序
1.亦作"敦叙"。亦作"敦叙"。亦作"敦叙"。 2.《史记.夏本纪》:"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裴骃集解引郑玄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今本《书.皋陶谟》作"惇叙"。谓使九族亲厚而有序。后谓亲睦和顺。
36 . 调序
1.谓使四时调和有序。 2.乐律名。即太簇三十四律之一。
37 . 东胶西序
1.《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夏周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
38 . 东序
1.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 2.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3.泛指东厢房。
39 . 芳序
1.美好的时光。引申指昌明盛世。
40 . 乖序
1.次序错乱。
41 . 风序
1.古代进行教化的学校。
42 . 改序
1.谓季节改变。
43 . 革序
1.谓变革序第。
44 . 贯鱼之序
贯鱼: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或前后相关联。
45 . 冠序
1.在书前加序言。
46 . 工序
组成整个生产过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成成品。
47 . 贯序
1.序次;按顺序排列。
48 . 官序
1.官吏的等级次第。
49 . 公共秩序
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50 . 桂序
1.指宫殿。
51 . 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国际经济秩序而提出的新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张。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第二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对其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主权,改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贸易条件等。
52 . 鸿序
1.飞鸿的行列。比喻朝官的班行。
53 . 记序
1.见"记叙"。
54 . 贺序
1.文体名。贺人升迁之文。
55 . 纪序
1.纲纪次序。
56 . 黉序
1.古代的学校。
57 . 后序
1.文体名。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宋曾巩有《<李白诗集>后序》。
58 . 华序
1.显要的官阶。 2.美好的时节。
59 . 黄序
1.虞舜的别称。一说,指黄帝。
60 . 火序
1.夏季。古以五行与四季相配,夏为火,故称。
61 . 花序
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62 . 槐序
1.指夏季。因槐树于夏季开花,故称。
63 . 画眉序
1.曲牌名。亦名《京兆序》。属南曲黄钟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七﹑九﹑七﹑七﹑六(七句)。古格第一句三字,馀同。用作过曲。
64 . 汇编程序
一种语言翻译程序。能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能检查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并打印出有错的语句行和出错信息。产生的目标程序与源程序的语句一一对应。
65 . 积序
1.谓时序消逝﹐年岁增高。
66 . 即序
1.见"即叙"。
67 . 简序
1.甄别次序。
68 . 继序
1.继绪。 2.先后承接的序次。
69 . 讲序
1.指讲堂。
70 . 肩从齿序
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指僚友交游。
71 . 景序
1.美好的节令。
72 . 胶序
1.殷学名序﹐周学名胶﹐后即用为学校的通称。
73 . 阶序
1.台阶与中堂两侧的厢屋。借指殿堂。 2.专指台阶。 3.官阶的次序。
74 . 节序
1.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75 . 解释程序
一种翻译程序。能将用解释性高级语言(如basic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逐句翻译源程序,且可边翻译边执行。
76 . 进序
1.进升官阶。
77 . 井井有序
有条理,有秩序。
78 . 井然有序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79 . 九序
1.同"九叙"。
80 . 聚伞花序
1.花序的一种。顶端平或凸﹐当中的花先开﹐如石竹﹑唐菖蒲即是。
81 . 客序
1.旅居的时节。
82 . 腊序
1.谓腊冬时节。
83 . 兰亭序
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帖》等。行书法帖。东晋王羲之书。公元353年,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修禊时所作。书法骨格清秀,点画遒美,行气流畅,人称“天下第一行书”。今存唐中宗神龙摹本墨迹。近有人提出《兰亭序》文、帖皆伪,疑为隋唐人伪托。
84 . 礼序
1.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集解:"故君必正身立于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85 . 历序
1.历法。
86 . 连序
1.依次连属。
87 . 列序
1.谓依次排列。
88 . 流序
1.流品,等级。
89 . 伶官传序
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工、艺人。文章根据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以致国乱身死的史实,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著名论点。
90 . 忙中有序
充:秩序,引申为条理。工作很多或事情很急,但仍能做得很有条理。
91 . 令序
1.犹佳节。
92 . 伦序
1.流辈;等类。 2.有条理,顺序。
93 . 録序
1.依次录用。
94 . 鹭序
1.白鹭群飞有序,因用以比喻朝官的班次。
95 . 麦序
1.指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期间。
96 . 拍序
1.唐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称拍序。
97 . 目标程序
又称“目的程序”。源程序经过专门的软件翻译、加工后得到的程序。有的可直接装入计算机内存中运行,有的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由计算机执行。
98 . 暮序
1.岁序之末。指暮冬。
99 . 排序
又称“分类”。按关键字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次序,对文件中的全部记录重新排列的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运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内部排序中常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等。
100 . 平铺直序
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
101 . 迁序
1.见"迁叙"。
102 . 凄序
1.凄凉的节序。指秋季。
103 . 平序
1.谓分别先后次序。
104 . 诠序
1.形容有条理有次序。 2.编排次序。诠﹐通"铨"。
105 . 气序
1.节气;季节。 2.气候。
106 . 千头万序
形容事情杂,头绪多。同“千头万绪”。
107 . 愆序
1.谓时序失调。语本《左传.文公元年》:"履端于始,序则不愆。"
108 . 蚋序
1.犹言蚊类。多用作谦词。
109 . 清序
1.指朝官的班列。
110 . 秋序
1.秋季;秋时。
111 . 铨序
1.见"铨叙"。
112 . 荣序
1.指官吏行列。
113 . 伞形花序
1. 一种花轴,顶端有伞状长梗的花序,如葱、韭菜的花序等。
114 . 散序
1.隋唐燕乐大曲的开始部分。散板,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
115 . 商序
1.秋季。
116 . 时序
1.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 2.节候;时节。 3.时间;光阴。 4.犹时世。 5.犹承序,承顺。言有条理。
117 . 述序
1.犹叙述。
118 . 事序
1.事情的条理﹑秩序。
119 . 社会秩序
即“公共秩序”(173页)。
120 . 圣教序
1.唐碑名。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师至印度取经﹐回长安后﹐译经﹑论一千余卷。贞观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时高宗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记》。至高宗朝﹐多处将序﹑记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字迹刻成﹐后附玄奘所译《心经》。碑在西安学宫﹐世称《集王圣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