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保皇派- 1.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 
- 2 .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 
- 3 . 巴比松画派- 19世纪产生于法国。巴比松系巴黎近郊的一个村庄。1848年,以特奥陀·卢梭为首的部分青年画家因不满学院派的艺术和官方沙龙审查制度,先后来此定居作画。他们以农民生活、农村风景为题材,主张走出画室,“回到自然”。作品具有真实、朴素、田园诗般的风格。代表人物还有米勒、杜普雷等。 
- 4 . 帮派- 为共同的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思想ㄧ~活动ㄧ拉山头,搞~。 
- 5 . 百源学派- 1.北宋邵雍学派。雍以皇极数证古今治乱﹐后言图书象数者多宗其说。世以雍居苏门山百源之上﹐故称"百源学派"。参阅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九﹑卷十。 
- 6 . 编派- 〈方〉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编造情节来取笑。 
- 7 . 保守派- 1.指墨守成规,不求改革,甚至反对变革旧事物的政治派别或个人。 
- 8 . 长老派- 1. 长老会的整体。 
- 9 . 别派- 1.同祖先的一个分支。 2.水的支流;山的分脉。 3.旧指儒家之外的学派。 
- 10 . 超现实主义画派- 1924年产生于法国。由法国作家布雷东发起。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代表人物有米罗·恩斯特等。 
- 11 . 常州词派- 清词流派。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故名。后周济加以发展。论词反对浙西词派注重格律、技巧而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寄托,解前人词时力图从中寻求“微言大意”,流于穿凿附会。作品意旨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颇有影响。 
- 12 . 常州画派- 1.清武进人恽格首创,以没骨法写生,一洗时习,海内学者宗之,时号常州画派。 
- 13 . 常州学派- 1.清代今文经学派。因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都是常州人,故名。最初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故亦称"公羊学派"。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以《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光绪间,廖平分析经学,详论汉今古文学的歧异,以为古学系伪造,今学乃孔子自创新制。后来康有为利用今文"托古改制",作为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 14 . 程朱学派- 1.宋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北宋程颢﹑程颐﹐集大成者为南宋朱熹。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程朱学派﹐也称程朱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 15 . 传派- 1.传受的流派。 
- 16 . 词派- 1.词的流派。 
- 17 . 大陆理性派-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唯理论者的统称。主要代表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他们都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理性知识才最可靠。有唯物的和唯心的之分。 
- 18 . 嫡派- 1.指家族相传的正支。 2.指学术﹑技艺等相传的正宗。 
- 19 . 当权派- 1.掌握重要权力的一伙人。 
- 20 . 党派- 1.派别。 2.各政党或政党中各派别的统称。 
- 21 . 点派- 1.点名指派。 
- 22 . 调派- 调动分派(指人事的安排):上级决定~大批干部支援农业。 
- 23 . 分派- ①分别指定人去完全工作或任务:~专人负责。 ②指定分摊;摊派:这次旅游的费用,由参加的人~。 
- 24 . 风派- 1.指具有惯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作风的人。 
- 25 . 鸽派- 1. 采取调和态度(如在争论中)和赞成谈判、妥协的人。如:他们是国会中鸽派代表,常常反对鹰派的冷战主张。 
- 26 . 法派- 1.教内的宗派。 
- 27 . 反动派- 反对进步、反对革命事业的集团或分子。 
- 28 . 反对派- 1.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2.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3.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4.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5.凡事抗议的人。 
- 29 . 反派- 戏剧、电影、电视、小说中的坏人;反面人物。 
- 30 . 斐扬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革命初期一度当政。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后停止活动。 
- 31 . 噶当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 32 . 噶举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 33 . 该派- 1.方言。理应。 
- 34 . 改良派- 1.奉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派别。 
- 35 . 干嘉学派-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 36 . 搞两面派- 1. 所搞的种种行动与公开的面目是不相容的或者是相抵触的;有时它表示吃里扒外的背叛行为。如:他这个人一向来搞两面派,你们可得注意啊!。 
- 37 . 高派- 1.高处的支流。 
- 38 . 公安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当时很有影响。 
- 39 . 公派- 由国家派遣:~留学。 
- 40 . 公羊学派- 1.清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均为常州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 41 . 官派- 1.官僚的派头。 
- 42 . 海派- 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泛指在某方面具有上海特色的:~川菜丨~服装。 
- 43 . 急派- 1. 急速、急躁、猛烈地推动、急行或急送。如:能够急派三团国民警备队到战场去。 
- 44 . 荷兰画派- 17世纪兴起于荷兰。摆脱了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转向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用写实手法描绘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除肖像画和宗教历史画外,还发展了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及动物画。代表人物有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 
- 45 . 黑幕派- 1.写黑幕小说的流派。 
- 46 . 徽派- 1.篆刻流派之一。篆刻专学秦汉﹐风格朴茂苍秀。为明嘉靖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何震所开创,继起者多属徽州籍,因有徽派之称。也称皖派。 
- 47 . 后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他们反对印象画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积。代表人物有塞尚、凡·高、高更等。 
- 48 . 画派- 1.绘画的流派。 
- 49 . 会派- 1.会同派遣。 
- 50 . 激进派- 1. (如在政治问题上)表现咄咄逼人的党派观念很强的人;激进的党员。如:每一个政党里面都有稳健派和极端派…温和派和激进派。 
- 51 . 交派- 1.安排,吩咐任务。 
- 52 . 吉伦特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因成员多来自吉伦特省而得名。初也属雅各宾俱乐部。1792-1793年曾两次当政。1792年10月从雅各宾俱乐部分离出去。后因反对革命深入发展,1793年6月被巴黎人民起义推翻。雅各宾专政时期遭镇压,残余分子成为热月党人主要成员。 
- 53 . 简派- 1.选派。 
- 54 . 江西诗派- 宋代文学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曾fe2e、陈与义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 
- 55 . 加派- 1.正项以外增收的赋税。 2.增派,多派。 
- 56 . 江湖派- 1.南宋书商陈起曾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刘克庄﹑戴复古﹑刘过﹑赵汝鐩等一批诗人的作品。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2.指江湖上行骗谋利的人。 
- 57 . 教派- 某种宗教内部的派别。 
- 58 . 今古学派- 1.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西汉经学,初无古文与今文之别。后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籀文书写,故称古文。又河间献王亦称得古文经传。其时经师多不信古文。王莽时古文虽列于学官,光武时即废。东汉末,服虔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后有晋王肃解《诗》,王弼注《易》,杜预着《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而古文经学独树一帜,盛传于世,今文经学则大衰。今所传《十三经注疏》,多取古文学派之说;西汉今文学说,仅存《公羊传》的何休注。 
- 59 . 旧派- 1. 过去的保守政策和实践的拥护者。 
- 60 . 精神分析学派- 亦译“心理分析学派”。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是人因某些本能欲望为世俗、法律所不容,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它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人的全部生活。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人的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三者的矛盾斗争是引发精神病的原因。在心理治疗中主张通过回忆创伤性体验,宣泄被压抑的欲望而使疾病痊愈,还利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等方法。 
- 61 . 京派-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 62 . 洛派- 1.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 63 . 竟陵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继承公安派抒写“性灵”的主张,反对拟古,但用字造句故作奇僻,风格幽深孤峭,流于艰涩。 
- 64 . 九派-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因而用“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茫茫九派流中国。 
- 65 . 均派- 1.平均摊派。 
- 66 . 科派- 1.谓摊派力役﹑赋税或索取(钱财)。 
- 67 . 来派- 1.犹来势。 2.方言。气派。 3.方言。身分。 
- 68 . 勒派- 强行摊派。 
- 69 . 临川派- 1.明代传奇文学的一种流派。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按﹐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 
- 70 . 浪漫主义画派- 19世纪初至30年代在法国兴起。该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羁绊,采用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为题材,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像和创造。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代表人物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 71 . 拉帮结派- 拉:拉拢;结:组织。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 72 .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认为绘画艺术至拉斐尔时盛极而衰,故企图复兴拉斐尔以前的艺术以振兴英国画坛。其绘画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及内容严肃的文学作品。画风严谨、细致。代表人物有罗赛蒂、亨特、密莱斯、伯恩琼司等。 
- 73 . 老派- (~儿)①举止、气派陈旧:他穿着绸子裤,裤脚系着带儿,未免太~了。 ②指举止、气派陈旧的人。 
- 74 . 乐天派- 1.处世抱乐观态度的一类人。 
- 75 . 轮派- 1.轮流派遣。 
- 76 . 遴派- 1.犹选派。 
- 77 . 理想派- 1.按照作者的理想,通过主观想象和虚构以反映现实的文学创作流派。它有浪漫主义成分,但不等于浪漫主义。 
- 78 . 两面派- ①指耍两面手法的人,也指对斗争的双方都敷衍的人。 ②指两面手法:耍~。 
- 79 . 立宪派- 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 80 . 流派- 指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 
- 81 . 灵派- 1.指皇族﹑宗室。 
- 82 . 岭南派- 1.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始创于广东番禺高剑父(仑)﹑高奇峰(嵡)兄弟。他们早年师事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 
- 83 . 民主党派- 特指我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并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参政党。 
- 84 . 闽派- 1.篆刻流派之一。传为清莆田宋珏开创。学秦汉鉩印而受文彭﹑何震影响﹐风格清丽。宋珏擅八分书﹐曾以八分入印。后继者有吴晋等。也叫"莆田派"。 
- 85 . 梅派- 1.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 86 . 名士派- 1.旧时指知识分子中不拘小节﹑自由散漫的一流人。亦指这种人的作风。 
- 87 . 泙派- 1.泙湃。 
- 88 . 末派- 1.水的支流或下游。 2.比喻事物后来发展的分支﹑流派。 
- 89 . 闹宗派- 1. 当宗派主义者;分裂成许多派别。 
- 90 . 南北书派- 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 91 . 南派- 1.指书法中的南派。详"南北书派"。 
- 92 . 聂斯脱利派- 1.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唐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 93 . 铺派- 1.安排﹔指挥。 
- 94 . 七月诗派- 文学流派。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故名。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在当时曾产生较大影响。 
- 95 . 遣派- 1.犹派遣。 
- 96 . 气派- 指人的魄力气度或某些事物所表露的气势:这人有气派|这排建筑有气派。 
- 97 . 骑墙派- 1. 犹豫不决或向两边讨好的人。 
- 98 . 起派- 1.旧时大族以同一字或同部首之字来命名,以表示辈分的区别。 
- 99 . 乾嘉学派-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的经学流派。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等。在治学中讲究考据和训诂,对中国古籍和史料的校订、整理有较大贡献。 
- 100 . 腔派- 1.犹言腔调气派。 
- 101 . 钦派- 1.皇帝亲自派遣。 
- 102 . 清谈派- 1.六朝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思想流派,他们多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玄理,以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竹林七贤为其代表。 
- 103 . 日内瓦学派-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皮亚杰创立于瑞士,故又称“皮亚杰学派”。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经历了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样的发展规律也体现在科学认识的过程中。 
- 104 . 少壮派- 1. 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一群人。也指思想邀进,敢做敢想的年轻人。 
- 105 . 认派- 1.应承摊派(财﹑物)。 
- 106 . 洒派- 1.分派;分摊。 
- 107 . 实力派- 1.拥有一定实在力量的派别或人。 
- 108 . 身派- 1.方言。身材,体格。 
- 109 . 诗派- 1.研究《诗经》的流派。 2.诗人的流派。始于宋人"江西诗派"。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又有《江西诗派诗集》的编刊。宋刘克庄有《江西诗派小序》。 
- 110 . 松江派- 1.明末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治下三个山水画流派(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的总称。因这些画家俱是松江府人,故名。 
- 111 . 时派- 1.犹时贤。 2.合于时宜的仪态或装束。 
- 112 . 势派- ①气派:你看,人家是什么势派。 ②摆阔;讲排场:咱们有了钱,也得势派势派。 
- 113 . 守旧派- 1. 局外人或在爱好、举止或生活方式上古板、守旧,或自恃高尚,持保守态度的人。 
- 114 . 死硬派- 1.顽固地坚持某种立场或见解的人。 
- 115 . 耍两面派- 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 
- 116 . 双井派- 1.指宋代江西诗派﹐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之祖﹐故名。 
- 117 . 斯文一派-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 118 . 题派- 1.谓奏请委派司事。 
- 119 . 皖派- 篆刻流派之一。明代安徽人何震创立。成员另有苏宣、梁b033、程朴等后继者。宗尚秦、汉印,风格朴茂。清代中期邓石如的篆刻蔚为大家,世称“邓派”,因其为安徽人,故也称为“皖派”,承其风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 
- 120 . 摊派- 1.谓由众人或各方面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