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汉组词
  4. 【汉】开头能组哪些词

【汉】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字编码

    按汉字的某种组成规律,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代码来表示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以音为主、以形为主及形音结合等三种形式。

  • 2 . 字国际码

    指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包括国家标准号为gb2312-80的基本集及第一、二、三、四、五辅助集。基本集中对七千四百四十五个图形字符作了二进制编码表示,其中有六千七百六十三个汉字简化字,六百八十二个一般符号、数字和外文字母等。

  • 3 . 字库

    又称“汉字发生器”。一种存储汉字字形及信息的装置。通常用“点阵法”和“向量法”组成。

  • 4 . 字输入设备

    供用户输入中文信息的设备。常用的是键盘输入设备。汉字键盘输入设备有整字输入大键盘和汉字编码小键盘两种。小键盘输入中采用的汉字编码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字形分解、音形结合等三大类。

  • 5 .

    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 6 .

    1.即汉高祖刘邦。

  • 7 . 祖风

    1.指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 8 .

    1.指汉朝的皇位和国统。

  • 9 . 钟离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姓钟离,名权。相传受铁拐李点化,上山修行,成仙而去。一说为五代后汉时人,故称汉钟离。又有人说他曾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故误称为汉钟离。

  • 10 .

    1.竹的一种。

  • 11 .

    1. 汉朝君主。如: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12 .

    1.汉水水边;汉水。 2.银河。

  • 13 .

    1.汉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汉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 14 .

    1.汉代风格的篆书。

  • 15 .

    ①男子。 ②〈方〉丈夫。

  • 16 .

    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 17 . 武帝

    (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 18 . 武泉

    1.泉名。在长安城南,为曲江之源。

  • 19 . 武台

    1.汉武帝为求仙所筑的高台。在沧州。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巉岩峻石,颇为壮观。

  • 20 . 武托孤

    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 21 .

    ①汉族的姓。 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 22 .

    1.汉代的业绩。

  • 23 .

    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24 . 学家

    1.指外国研究中国学问的专家。

  • 25 .

    1.燕的一种。 2.指汉成帝后赵飞燕。

  • 26 . 阳江

    1.长江的别称。

  • 27 . 阳造

    1.指旧中国汉阳兵工厂制造的长枪。

  • 28 . 洋江

    1.见"汉阳江"。

  • 29 . 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简称“汉冶萍公司”。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统辖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1908年成立,官督商办,实权为盛宣怀把持。经营腐败,连年亏损。公司大权后落入日本人手中。抗战胜利后生产停顿。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 30 .

    1.汉官威仪。泛指中国礼仪制度。

  • 31 .

    1.银河边。

  • 32 .

    1.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

  • 33 .

    1.汉水南岸。 2.县名。在陕西省南部。后汉置汉阴县。

  • 34 . 阴灌

    1.指汉阴丈人抱瓮灌畦之事。后用为退隐学道的典实。

  • 35 . 阴机

    1.指汉阴丈人所斥笑的"机心"。语本《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 36 . 皋解珮

    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珮:玉珮。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后多指男女的爱慕赠答。

  • 37 . 皋佩

    1.即汉皋珠。

  • 38 . 皋珠

    1.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 39 .

    1.即汉高祖刘邦。

  • 40 . 高祖

    (才256或前247-前195)即“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后,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前206年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被项羽封为汉王。不久与项羽进行将近五年的楚汉战争。前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将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并以秦律为依据,制定《汉律》九章。

  • 41 .

    1.见"汉皋"。

  • 42 .

    1.指汉扬雄校书之天禄阁。亦借指扬雄。

  • 43 .

    1.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 44 . 宫妃

    1.指汉代王昭君。

  • 45 . 宫秋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剧本。元代马致远作。写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剧本以描写汉元帝为主,通过他对昭君的思念,斥责了将相的怯懦自私。戏曲、曲艺中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但大多以描写昭君为主。

  • 46 .

    1.汉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

  • 47 .

    1.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 48 . 官威仪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 49 . 官仪

    1.见"汉官威仪"。

  • 50 .

    1.汉光武帝的省称。

  • 51 . 光武帝

    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王莽统治时,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军。公元23年取得昆阳大捷。25年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提倡节俭,整顿吏治,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 52 .

    1.汉朝。亦借指其他汉族王朝。

  • 53 .

    1.指汉初商山四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此四人,使辅太子。

  • 54 .

    1.汉帝。

  • 55 .

    1.汉语。

  • 56 .

    1.汉朝皇帝。 2.借指唐朝皇帝。

  • 57 .

    1.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火。亦借指其他朝代时的边防烽火。

  • 58 .

    1.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后因以"汉鸡"为典。

  • 59 .

    1.指汉代班倢伃。

  • 60 .

    1.汉代典籍。 2.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称中国汉文典籍。

  • 61 .

    1.汉室,汉朝。 2.汉族。

  • 62 . 家飞将

    1.指汉代飞将军李广。

  • 63 .

    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 64 .

    1.汉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1930年在内蒙发现的汉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

  • 65 .

    1.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

  • 66 .

    ①即“汉水”。 ②在朝鲜半岛中部。源于太白山脉西坡,注入黄海的江华湾。长514千米。流域面积34万余平方千米。兼有航运、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 67 .

    1.汉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 68 .

    1.蜀椒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蜀椒》。

  • 69 .

    1.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 2.指持节的使者。

  • 70 .

    1.银汉。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与南斗之间。 2.汉水。

  • 71 .

    1.指汉朝都城长安或洛阳。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 72 . 经厂

    1.明代内府印经机构之一。专印汉文佛经,区别于印制少数民族语文如藏文﹑蒙文佛经的番经厂。

  • 73 . 景帝

    即“刘启”。西汉皇帝。文帝子。公元前157年继位。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他同文帝统治时期历史上并称为“文景之治”。

  • 74 .

    1.汉代的铜镜。汉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东汉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 75 .

    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

  • 76 .

    1.汉代的封爵。泛指爵禄。

  • 77 .

    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 78 . 军八旗

    1.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原指满洲入关前已投降满洲或被俘从事兵役的辽东汉人及其子孙。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所以在一旗内有满﹑汉﹑蒙古等族人。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汉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汉军。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皇太极就降附的汉人组成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 79 . 军缺

    1.清朝汉军旗籍中官职的空位。

  • 80 . 科乌马山

    西半球最高峰。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西部。山势雄伟高峻。海拔7010米,为安第斯山脉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

  • 81 .

    1.汉代刻石。

  • 82 .

    1.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 83 .

    1.汉代祭祀名。各代名称不一,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故有此称。汉以戌日为腊,即农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陈宠传》。

  • 84 . 乐府

    1.汉代的乐府。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统治者祭祀所作的乐章;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其馀两类是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其中多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 85 .

    1.汉代礼法。 2.汉族礼仪。

  • 86 .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

  • 87 .

    1.汉代帝王的陵园。

  • 88 .

    1.《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 89 .

    1.被俘的汉族人。

  • 90 .

    1.汉人军队。

  • 91 .

    1.汉代法典的总称。

  • 92 . 阴老

    1.即汉阴老父。

  • 93 . 阴老父

    1.东汉隐者。不详姓名。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此翁独耕不辍。尚书郎张温异之,与之言。老父论古道今,历陈天子逸游之非。问其姓名,不告而去。参阅《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

  • 94 . 阴诮

    1.指子贡过汉阴时受到一灌畦老人讥嘲的典实。

  • 95 .

    1.汉土的音信。 2.指汉语。 3.日文中汉字字音的一种。一般认为是隋唐时传入日本的中国北方音。如"人"读■■。可供研究汉语音韵史的参考。

  • 96 .

    指汉至魏晋时期流行的印章。多为铜制,印文系铸成或凿刻而成,字体用缪篆,大都方正平直,布局谨严,风格浑厚。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 97 .

    1.指汉武帝《秋风辞》。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幸河东,作《秋风辞》。其中有句云:"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 98 .

    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参看〖普通话〗。

  • 99 . 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出版(第一卷初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十二卷。另有索引附录一卷。收词三十七万七千条。按照“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编纂,注重探索词源和词义的演变,以反映汉语语言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

  • 100 . 语大字典

    徐中舒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八卷。共收汉字约五万六千个。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在单字楷书形体后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注音。少数单字下收有复词。

  • 101 . 语拼音方案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这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 102 . 语拼音字母

    依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用来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拉丁字母。

  • 103 .

    1.汉初。

  • 104 . 园集

    诗集。1936年出版。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

  • 105 .

    1.汉家或汉时的明月。 2.借指祖国或故乡。

  • 106 . 贼不两立

    比喻有我无你。

  • 107 .

    1.谓体貌雄伟。 2.指身体个头。

  • 108 .

    1.鼓名。

  • 109 . 之季

    1.吴鼓吹曲名。

  • 110 .

    1.汉代的制度。汉制因循秦制。汉初,萧何定律令,韩信定军法,张苍定历法及度量衡,叔孙通定礼仪,汉朝制度很快建立起来。

  • 111 .

    1.汉王刘邦军队的旗帜。 2.汉人军队的旗帜。 3.汉学的标帜。

  • 112 .

    1.汉时帝王祭天地五帝的地方。

  • 113 . 中市

    在陕西省南部、汉江北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设南郑市,1953年改汉中市。人口506万(1995年)。为陕西省南部物资集散中心。工商业发达。名胜古迹有汉台、拜将台、净明寺塔,市郊有武侯祠墓、张良墓、张骞墓、褒斜道石门等。

  • 114 . 案户

    1.谓七月黄昏,银河正南北。

  • 115 .

    1.秦﹑汉﹑三国魏时在敖山(今河南荥阳北)上置谷仓,后因以"汉厫"称防饥的粮仓。

  • 116 .

    1.见"汉厫"。

  • 117 . 白玉

    一种白色的大理石,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 118 . 白玉石

    1.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

  • 119 .

    1.汉人的拜仪。

  • 120 .

    德国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人口16178万(1983年)。自由港,有300多条航线与世界1100多个港口联系,年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铁路和空运枢纽。制造业、金融业、对外贸易和文化教育中心。市内有桥梁2000多座,隧道和地铁构成地下交通网。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