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吾组词
  4. 【吾】结尾能组哪些词

【吾】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仇

    1.即仇由。

  • 2 . 成仿

    文学理论家,教育家。湖南新化人。曾留学日本,并参与组织创造社。后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曾参加长征。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校长。著有文论集《使命》、诗文集《流浪》和《长征回忆录》等。

  • 3 . 驰志伊

    伊吾,今新疆哈密。以之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 4 . 东支西

    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 5 . 干

    1.金文用语。捍御。

  • 6 . 故

    1.过去的我。

  • 7 . 混

    1.昆吾,山名。传说此山出美金。一说次于玉的石名。

  • 8 . 肩

    1.传说中的神名。

  • 9 . 江左夷

    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之称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 10 . 今非故

    吾:我;故:过去。今天的我不是过去的我了。指对过去有悔悟、否定的意思。

  • 11 . 金

    1.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僥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

  • 12 . 李健

    戏剧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山西安邑(今运城)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和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剧本《青春》,译有《高尔基戏剧集》、《契诃夫独幕剧集》、《莫里哀戏剧集》、《托尔斯泰戏剧集》,福楼拜长篇小说《包法里夫人》等,有论著《司汤达研究》等。

  • 13 . 魁

    1.见"魁梧"。

  • 14 . 昆

    1.山名。 2.美石名。 3.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 4.古掌管冶铸之官。 5.夏商之间部落名。己姓。初封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后为商汤所灭。 6.指昆吾之君。 7.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 8.借指正午。 9.地名。在长安南,靠终南山,汉代属上林苑的范围。

  • 15 . 锟

    1.见"锟铻"。

  • 16 . 陆

    1.传说中的昆仑山神名。即肩吾。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

  • 17 . 木

    1.木棒名。汉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 18 . 丘

    1.即丘吾子,春秋时人。相传孔子适齐,中途闻人哭甚哀。问之,曰:丘吾子也,少好学问,周遍天下,归而亲亡。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孔子令弟子引以为戒。于是弟子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见《孔子家语.致思》。后以丘吾为孝子的代称。

  • 19 . 三

    1.唐元结有浯溪﹑吾亭﹑峿台,合称三吾。

  • 20 . 橐

    1.款冬花的别名。

  • 21 .

    1.疏远貌。

  • 22 . 奚

    1.犹謑诟。耻辱。

  • 23 . 新

    1.新我;更新的我。

  • 24 . 徐

    1.战国齐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李吾之属会烛,李辞之,徐吾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徐吾》。 2.复姓。春秋郑国有徐吾犯。见《通志.氏族四》。

  • 25 . 伊

    1.象声词。读书声。 2.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

  • 26 . 余

    1.古水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鄂尔浑河。

  • 27 . 真

    1.实在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 28 . 支支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 29 . 支

    ①用话应付搪塞;说话含混闪躲:支吾其词|言语支吾|这分明是支吾的话。 ②支撑;支持住不倒下: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她支吾着回到家里,就躺倒了。 ③应付;对付:不必分付,自有道理支吾|若非君瑞,以书相救,怎地支吾?

  • 30 . 注

    1.回纥族复姓。唐代有注吾合素。见《新唐书.回鹘传下》。

  • 31 . 驺

    1.兽名。即驺虞。

  • 32 . 左支右

    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