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还组词
  4. 【还】开头能组哪些词

【还】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犹音译。 2.把收录的声音信号重新还原为声音。

  • 2 .

    1.归隐。

  • 3 .

    1.犹言返老还童。

  • 4 .

    1.指归鸟。

  • 5 .

    1.报冤。

  • 6 .

    1.人恢复本来面目或事物恢复原状。 2.恢复﹑滋养元气。

  • 7 . 元大品

    1.地黄的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药谱》。

  • 8 . 元返本

    回复到事物的本源状态。

  • 9 . 元水

    1.粪清。

  • 10 . 元汤

    1.尿的别名。

  • 11 .

    ①事物恢复原状。 ②指含氧物质被夺去氧。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近。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后生成铜和水。还原和氧化是伴同发生的。

  • 12 . 原反本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13 . 原反应

    见“氧化反应”(886页)。

  • 14 . 原方法

    研究较低层次以揭示由它们组成的较高层次事物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方法。它与还原论有根本区别,强调两个层次之间质的差别,否认低层次的各项要素性质的总和完全等同于高层次事物或系统的性质。

  • 15 . 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能还原其他物质而自身被氧化。常见的有钠、锌、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 16 . 原染料

    旧称“瓮染料”。需先还原而后使纤维染色的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co),不溶于水。染色时,需先在碱溶液中用保险粉(na2s2o4)还原成染料隐色体的可溶性盐而被纤维所吸收,再经氧化,恢复其为不溶性染料而固着于纤维上。耐洗、耐晒,用于棉、麻、黏胶、维纶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 17 .

    1.返归本源。 2.佛教语。由迷误而转入醒悟。

  • 18 .

    1.犹回车。

  • 19 .

    ①(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报酬。 ②比喻实践诺言。

  • 20 . 愿心

    1.见"还心愿"。

  • 21 .

    1.犹退赃。

  • 22 .

    1.把尸体运回故乡埋葬。

  • 23 .

    1.见"还债"。

  • 24 .

    1.谓皇帝收回授予已故臣子的追赠称号。

  • 25 .

    1.犹环绕。

  • 26 . 鲊遗书

    1.《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以"还鲊遗书"为贤母教子为官清廉之典。

  • 27 .

    归还所欠的债。

  • 28 .

    1.亦作"还账"。 2.归还所欠的债或偿付所欠的贷款。

  • 29 .

    归还所欠的债或偿付所欠的货款。

  • 30 .

    1.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

  • 31 .

    1.乘船返回。

  • 32 .

    1.回车。谓返归。

  • 33 .

    1.还归本真。 2.指死亡。

  • 34 .

    1.犹回车。谓乘车周历各国。 2.引申为出奔。

  • 35 .

    1.返回方镇。 2.返回并镇守。

  • 36 .

    1.恢复纠正。

  • 37 .

    1.致仕;辞官。 2.归政;交权。

  • 38 .

    1.亦作"还值"。 2.偿还价值。

  • 39 .

    1.见"还直"。

  • 40 .

    1.犹复职。 2.还归而就职。

  • 41 .

    1.归来;回到。

  • 42 .

    1.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制书中的违误过失。

  • 43 .

    1.恢复丽质;回复年轻。

  • 44 .

    1.见"还贽"。

  • 45 .

    1.亦作"还挚"。 2.古人执礼求见,被求见的人表示地位相等,不敢当而归还其礼物。

  • 46 .

    1.旋踵;转身。

  • 47 .

    1.汇集舟船。 2.返舟。

  • 48 .

    1.循环。 2.四周,周围。

  • 49 .

    1.犹回车。

  • 50 .

    1.《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后以"还珠"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 51 . 珠洞

    1.洞名。在广西桂林伏波山麓。该洞三面穿透,曲折清幽。洞壁石刻甚多,其中有唐代佛像,宋代画像等。

  • 52 . 珠返璧

    宝物失而复得。

  • 53 . 珠合浦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54 . 珠买椟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

  • 55 . 珠守

    1.《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合浦产蚌珠,因地方官贪污,采求无厌,蚌珠迁至界外日南地方。后孟尝任太守,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后以"还珠守"指清廉的地方官。

  • 56 . 珠亭

    1.亭名。在合浦县(旧属广东,现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东。汉孟尝守合浦,去珠复还,政绩卓著,后人建此亭以旌表之。

  • 57 .

    1.惑乱君主。还,通"营"。 2.归还给主人。

  • 58 .

    1.回转,返回。

  • 59 .

    1.归还官印。谓去官离职。篆,借指官印。

  • 60 .

    1.指归途的行李。

  • 61 .

    1.保佑;资助。 2.积聚的资财。

  • 62 .

    1.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养子还归本宗﹑恢复原姓。

  • 63 .

    1.返身而走。

  • 64 .

    1.交租。

  • 65 .

    回嘴。

  • 66 .

    1.回答别人的请安。

  • 67 .

    1.归而报知,还告。 2.答复的话语;回言。 3.回复童颜;恢复年轻。

  • 68 .

    1.回答别人的跪拜敬礼而下拜。

  • 69 .

    报答;回报。

  • 70 .

    归还借款的本金:~付息。

  • 71 .

    1.《南史.江淹传》:"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以"还笔"为才尽之典。

  • 72 .

    1.皇帝回驾。

  • 73 .

    1.避让貌。辟,通"避"。 2.摄政者把权力交还给帝王。

  • 74 .

    1.回避。

  • 75 .

    1.归还玉璧。战国时,秦昭王以强凌弱,声称以十五城换赵国新得到的和氏璧。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得璧之后,无意践诺。蔺相如智赚秦昭王,使和氏璧归还赵国。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敬辞。称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

  • 76 .

    1.见"还飙"。

  • 77 .

    1.犹回马。

  • 78 .

    1.回师。 2.倒戈,反正。 3.交还兵权。

  • 79 .

    1.回波,回流。

  • 80 .

    1.归还。

  • 81 .

    1.回身而走。

  • 82 .

    1.策杖而归。 2.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 83 .

    1. 达不到目标地,离预定要达到的目的或界线还有一段距离地。如:他的投掷离预定目标还差五码。

  • 84 .

    1.犹偿还。

  • 85 .

    1.返回朝廷。

  • 86 .

    1.返潮。 2.比喻某种错误思想一度消匿后又重新出现。

  • 87 .

    1.回车;车子返归。 2.环车,绕车。

  • 88 .

    1.犹雪耻。

  • 89 .

    1.酬答。

  • 90 .

    1.恢复原来的地位。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 91 .

    1.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

  • 92 . 淳反古

    指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 93 . 淳反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94 . 淳反素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 95 . 淳返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 96 . 醇返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朴”。

  • 97 .

    1.答复。 2.酬答,报答。

  • 98 .

    1.唐裴度一日游香山寺。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裴度得而还之。事见唐丁用晦《芝田录》。元关汉卿据此撰有《裴度还带》杂剧。后以"还带"表示归还珍贵的失物。

  • 99 .

    1.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2.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 3.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

  • 100 .

    1.返回;回到。

  • 101 .

    1.犹归路。

  • 102 .

    1.旧时指官吏辞职或解职而返回私宅。

  • 103 .

    1.回头看。

  • 104 . 殿

    1.补参加殿试。

  • 105 .

    1.回身向东;返回东土。 2.设席做东,还请别人。

  • 106 . 东山

    1.东晋时,谢安尝辞官隐居会稽东山,后以"还东山"泛指退隐。

  • 107 .

    1.回到都城;返回都城。 2.迁回原都。

  • 108 .

    1.犹回信。

  • 109 .

    1.亦作"还蕃"。 2.回到封地。

  • 110 .

    1.见"还藩"。

  • 111 .

    1.亦作"还返"。 2.返回。 3.回复。 4.指还丹。

  • 112 .

    1.见"还反"。

  • 113 .

    1.改变风向。 2.恢复好风气。

  • 114 .

    1.犹还师。

  • 115 .

    1.犹奉还。

  • 116 .

    1.犹还俗。

  • 117 .

    1.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载,南方有一种小虫,名青蚨,如果捉去其子虫,母虫就自动飞来。将青蚨的血涂在钱上,称为子母钱,用子钱或母钱买东西后,其他的钱可自动飞回与其母钱或子钱团聚。后以"还蚨"称分离之后又团聚。

  • 118 .

    1.归还交付。

  • 119 .

    1.返回,复归。 2.回复;恢复。 3.反复,接连。 4.仍然。 5.用在问句里,表示选择。犹还是。

  • 120 .

    1.回车。盖,车盖,指代车子。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