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台组词
  4. 【台】开头能组哪些词

【台】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

  • 2 .

    1. 台湾籍同胞。

  • 3 .

    1.军事上用于警戒防守的建筑物。

  • 4 . 北市

    台湾省省会。在台湾省本岛北部、纵贯铁路线上,淡水河与其支流基隆河和新店溪汇流处。1945年设市。人口2654万(1989年)。工商业发达,与市郊卫星城镇为台湾省北部最大的工业集中区。名胜古迹有阳明山、北投温泉、龙山寺、圆山动物园、指南宫、台湾博物馆、中山博物院等。有台湾大学等高等学校。

  • 5 .

    同“鲐背”。指长寿老人。

  • 6 .

    1.犹台辅。

  • 7 .

    1.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 8 .

    1.桌布。铺在桌面上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或其它质地的片状物。如,塑料台布。

  • 9 .

    戏曲演员表演时所走的舞蹈化步子。在传统戏曲中,按一定程式,并根据剧中人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而加以变化。又有云步、蹉步、跪步、醉步等专门步法。

  • 10 .

    1.朝廷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 11 .

    1.古时御史台的长官。一般指御史大夫。明代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则以左右都御史为台长。

  • 12 .

    1.指宰辅重臣。

  • 13 .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2.六朝时的禁城。

  • 14 .

    1. 一种带有平台的称重机械,物体置于其平台上称重。

  • 15 .

    戏剧名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 16 .

    1.犹台驾。从,仆从。不敢直斥其人,故呼其仆役。

  • 17 .

    1.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

  • 18 .

    周围为陡坡,顶面广阔平坦的高地。如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台地。

  • 19 .

    1.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 20 .

    1.比喻宰辅重臣。台,三台星;斗,北斗。

  • 21 .

    ①唐朝称侍御史。 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台端】①唐朝称侍御史。 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 22 . 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同时击退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一部,歼灭日军万余人。这一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23 .

    1.泛指宫廷内大小官署。

  • 24 .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北纬5°~20°的热带高温洋面上空。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天气。台风深入内陆后,风力变弱,带来的丰沛雨水有助于缓解干旱地区的旱象。

  • 25 .

    1.《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 26 .

    对人的敬称,用于询问表字,犹言尊姓、大号:请教台甫怎么称?

  • 27 .

    1.御史府。 2.指中央政府机构。

  • 28 .

    1.三公宰辅之位。

  • 29 .

    1.指太傅。太傅为三公之一,故称。

  • 30 .

    1.指朝廷的纲纪。

  • 31 .

    指尚书台,辅佐皇帝直接处理政事的官署。后泛称中央政府机关:事归台阁|入台阁辅政。

  • 32 . 阁生风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 33 . 阁体

    明初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因他们是官居宰辅的“台阁重臣”,故称“台阁体”。内容多歌功颂德,宣扬封建道德,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 34 .

    1.朝廷所设的赏格或颁布的法令。

  • 35 .

    1.抬高估价。

  • 36 .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 2.特指道教的庙宇。

  • 37 .

    1.汉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 2.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3.泛指朝廷公卿。

  • 38 .

    1.楼台馆阁。 2.泛指朝廷官署。

  • 39 .

    1.三台星光。亦以喻宰辅之位。 2.为邀请他人赴会的敬辞。

  • 40 .

    1.犹台辅。衮,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

  • 41 .

    1.形容器宇轩昂,精神焕发。

  • 42 .

    台湾海峡的简称。

  • 43 .

    1.犹台辅。翰,辅翼。 2.对人来函的敬称。

  • 44 .

    1.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 45 .

    1.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

  • 46 .

    1.即三公。古以三台星象征三公,周在外朝种槐树,以定三公之位,后因以"台槐"称宰辅之位。

  • 47 .

    1.指中央官员。

  • 48 .

    1.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 49 .

    1.台的基础。 2.旧称专事暗中为男女撮合的罪恶场所。

  • 50 .

    1.旧时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 51 .

    1.指天台宗。

  • 52 .

    1.敬辞。尊称对方。

  • 53 .

    1.朝廷的公文。

  • 54 .

    1.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 55 .

    1.亦作"台鉴"。 2.请对方审察﹑裁夺的敬辞。后常用于书信。

  • 56 .

    1.指天台宗。

  • 57 .

    1.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古人以为有三公之象,因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辅重臣。

  • 58 . 阶平

    1.三台星共六星,每台二星,成三阶。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平"指天下太平。

  • 59 .

    1.指宫中。

  • 60 .

    1.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 61 .

    1. 敬辞,用于书信,表示请对方阅览。

  • 62 .

    1.指尚书郎。 2.指御史。

  • 63 .

    1.摆在桌子上用的日历或月历。

  • 64 .

    1.古指中央政府机构的属官。

  • 65 .

    1.地位最低下的奴仆。

  • 66 .

    1.指蓑衣和笠帽。

  • 67 .

    1.即陵台令。唐代掌陵寝之官。 2.御史台的规章。

  • 68 .

    1.高贵的门第。

  • 69 .

    1.对对方嘱托的敬称。

  • 70 . 南市

    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纵贯铁路线上。是台湾最早兴起的城市。1945年设市。人口703万(1994年)。曾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台湾省南部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古迹有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庙)、台南孔庙、赤嵌楼和安平港古堡等。

  • 71 .

    1.桌面上。比喻公开的场合。

  • 72 .

    1.御史台的弹劾。 2.指御史台的官职。

  • 73 .

    1.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 74 .

    1.下等的奴仆。

  • 75 .

    1. 敬请启封之意,写在信封上的敬语。

  • 76 . 遣使

    1.指朝廷使臣。

  • 77 .

    室内球类游戏。按使用的台盘和球的不同,可分落袋台球、彩色台球和四球台球三种。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各不相同。前两种以击球落袋为主要得分方法。四球台球以击双球为唯一得分法。落袋台球和四球台球均以先达约定分数者为胜,而彩色台球以台盘上全部红球和彩色球被送入袋内后,再以各方所得分数多少定胜负。

  • 78 .

    1.三公之任。

  • 79 .

    1.地名。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处。

  • 80 .

    1. 适于放在桌几上的个体较小的有座电扇。

  • 81 .

    1.东汉隐士台佟和向长的并称。其事均见《后汉书.逸民传》。向﹐晋皇甫谧《高士传》作"尚"。后因以"台尚"并称﹐借指隐居的高士。

  • 82 .

    1.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南北朝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台省"之称仍沿用不变。 2.唐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台省"。

  • 83 . 使

    1.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2.唐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

  • 84 .

    1.指王公重臣之位。

  • 85 .

    1.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 86 . 宿

    1.三台星。

  • 87 .

    1.指中央政府机构。

  • 88 .

    1.相传上古金天氏少皞的后代昧﹐生允格﹑台骀。台骀承袭祖业﹐为水官之长﹐疏通汾洮二水﹐帝颛顼嘉其功﹐封之于汾川﹐后世遂以为汾水之神。见《左传.昭公元年》。汉王充《论衡.别通》作"台台"。

  • 89 .

    1.喜悦貌。

  • 90 .

    1.指宰辅重臣之位。

  • 91 . 湾岛

    中国第一大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山,台湾山脉南北纵贯。平原分布于西部沿岸。大部分海岸线较平直,东海岸断崖逼岸,西海岸滩涂宽广。河流短促,水流湍急,富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

  • 92 . 湾海峡

    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福建和台湾间,分别以平潭岛到富贵角和东山岛到鹅銮鼻的连线为北界和南界。为东海的一部分,连接南海。最狭处130千米,大部分水深不到100米。中国沿海南北海上交通要冲。

  • 93 . 湾民主自治同盟

    简称“台盟”。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47年成立。由台湾省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 94 . 湾暖流

    黑潮的分支。黑潮经台湾岛与琉球群岛之间分流北上,进入福建、浙江海域,成为台湾暖流。

  • 95 . 湾山脉

    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山脉的总称。自东向西有台东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和玉山山脉、阿里山脉四列。呈东北-西南走向。中央山脉为全岛脊梁,海拔超过3000米。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3997米)为全岛最高峰。

  • 96 . 湾省

    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省境由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075万(1992年)。少数民族有高山族。1887年置省。行政中心台北。主岛2/3为山地、丘陵,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南部为热带)湿润区。工业发达,纺织、电子和食品工业为支柱。主要农产有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97 .

    1.三公之位。指宰相。

  • 98 .

    1.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 99 .

    1.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 100 .

    1.指台阁的职司。

  • 101 .

    1.台榭的下面。 2.古时对人的尊称。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 102 .

    1.对他人姓名与官衔的敬称。亦泛指姓名与官衔。

  • 103 .

    1.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

  • 104 .

    1.宰相之位。

  • 105 .

    1.即台榭。

  • 106 .

    1.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 107 .

    1.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 108 .

    1.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 109 .

    1.称呼对方的敬辞。

  • 110 .

    1.犹尊颜。用于称对方的敬辞。

  • 111 .

    1.敬辞。犹言尊驾。

  • 112 .

    1.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

  • 113 .

    1.三公宰辅之位。

  • 114 .

    1.唐宋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 115 .

    1.宰相的高位。

  • 116 .

    1.亦作"台盞"。 2.有托的杯子。

  • 117 .

    1.见"台盏"。

  • 118 .

    1.旧时我国边远地区所设置的一种类似驿站的机构。如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古北口﹑杀虎口等地都曾设置过台站。

  • 119 .

    1.请对方鉴察的敬语。多用于书信。

  • 120 .

    1.宋代以后称太守以下官员的意旨为台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