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题组词
  4. 【题】在中间组哪些词

【题】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

    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毡笠舞。

  • 2 . 标新闻

    以标题形式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内容简要,字号较大。

  • 3 . 标音乐

    用题目标明中心内容的器乐曲。

  • 4 . 慈恩

    1.唐代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进士在曲江宴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后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 5 . 电视专

    1.以某一专门题材为内容拍摄的电视片。

  • 6 . 大小作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 7 . 大小做

    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 8 . 黄肠

    1.汉时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本谓柏木之心。柏木心黄﹐故称。

  • 9 . 红叶

    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 10 . 金玉躞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 11 . 角枪

    1.角触地,额相撞。形容野兽惊走。

  • 12 . 金榜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 13 . 借发挥

    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

  • 14 . 离太远

    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

  • 15 . 离万里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 16 . 吕安

    比喻造访不遇。

  • 17 . 拈分韵

    1.旧时文人集会作诗的一种方式。拈题是各人自认或拈阄定题目。分韵是在限定的韵部中自认或拈定诗韵。

  • 18 . 品头

    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 19 . 破

    旧时试帖诗及八股文形状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 20 . 破儿第一遭

    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 21 . 去万里

    去:离开。比喻写文章偏离了题目,越扯越远。

  • 22 . 省

    1.唐宋时进士应省试按尚书省所出题目而作的诗,叫"省题诗"。

  • 23 . 诗红叶

    1.犹言红叶题诗。

  • 24 . 梧叶

    1.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25 . 问儿童

    在身心方面有障碍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表现为缺乏道德感,常有偷窃、斗殴等不良行为,焦虑,消沉,逃学,不愿与人交往,违逆,倔强,有多动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 26 . 问解决

    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心理学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尝试和错误说、领悟说以及信息加工理论。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包括理解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验结果四个步骤。

  • 27 . 问

    也称“社会问题剧”。一种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戏剧作品。19世纪中叶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时期兴起,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如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

  • 28 . 下笔千言,离万里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29 . 无

    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明确标明诗的题目,故意用“无题”作为篇名。这样的诗称为“无题诗”。有时用诗的开头二字作为题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诗的内容(如唐代李商隐的《锦瑟》诗),也属于“无题诗”。李商隐的诗集中,篇名为《无题》的诗较多。

  • 30 . 小大作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 31 . 小大做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 32 . 雁塔

    餍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 33 . 主

    1.概括地表现主题的歌曲。

  • 34 . 专集邮

    集邮的一个类别。收集与所选专题相关的集邮品。注重研究邮票图案和内容。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