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闻组词
  4. 【闻】开头能组哪些词

【闻】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2 .

    1.听到美名。

  • 3 .

    1.趁早;赶早。

  • 4 .

    1.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 5 . 名不如见面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 6 . 名丧胆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 7 . 名遐迩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8 .

    1.接受命令或教导。

  • 9 .

    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鲁之闻人也|社会闻人。

  • 10 . 融敦厚

    待人温和宽厚。

  • 11 . 如是

    1.佛经开卷语。犹言如是我闻。意为"我听说这样"。

  • 12 .

    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 13 .

    1.听说;知道。 2.见闻;知识。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 14 .

    1.犹奏闻。

  • 15 . 风而动

    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16 . 风而起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17 . 风而逃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18 . 风而兴

    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同“闻风而起”。

  • 19 . 风而至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20 . 风破胆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21 . 风丧胆

    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 22 . 风响应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 23 . 风远遁

    风:风声,消息;远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24 . 风远扬

    风:风声,消息。指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25 .

    1.有声名的妇女。

  • 26 . 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公元763年作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获悉唐军击败安史叛军,喜极而作本诗。诗中抒发惊喜之情,语气欣快,浮想联翩。

  • 27 . 过则喜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 28 .

    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 29 .

    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 30 .

    1.听到鸡叫。指黎明。 2.见"闻鸡起舞"。

  • 31 . 鸡起舞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32 . 鸡人

    1.指闻鸡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时奋发的志士。

  • 33 . 鸡舞

    1.见"闻鸡起舞"。

  • 34 .

    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 35 .

    1.听到和看见。 2.所闻所见;知识。 3.嗅到。

  • 36 .

    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37 .

    1.见"闻健"。

  • 38 .

    1.领教;受教。

  • 39 .

    诗人。江苏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著有长诗《复仇的火焰》,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 40 .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 41 . 雷失箸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42 .

    1.接受教诲。

  • 43 .

    ①听到名声:对于他,我还未见过,只是闻名而已。 ②有名:举世闻名。

  • 44 .

    1.《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传为舜时的乐名,孔子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 45 . 生没死

    1.趁还活着未死。形容拼死﹑拼命。

  • 46 .

    1.听到声音。 2.听到消息。

  • 47 . 声相思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48 .

    1.知识;学问。 2.指有学识。

  • 49 .

    1.有名望的人士。

  • 50 .

    1.犹听说。

  • 51 .

    1.谓传布和称道。

  • 52 .

    1.指有声誉的子孙。

  • 53 . 所不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54 . 所未

    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 55 .

    1.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2.听见;知道。

  • 56 .

    1.声望;名望。

  • 57 .

    1.语出《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闲者也!"本谓听到曾经听过的,引申为随时可以听到。

  • 58 .

    1.通音问﹐通消息。 2.音信。

  • 59 .

    1. 听到;听说。

  • 60 . 喜宴

    1.唐制,进士放榜,醵钱宴乐于曲江亭子,称曲江宴,亦称闻喜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诏命新进士闻喜之宴﹐年赐钱四百贯。宋太宗端拱元年定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赐诗以示宠异﹐遂为故事。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至明清赐新进士宴称琼林宴。

  • 61 .

    1.听信。 2.听到消息。

  • 62 .

    1.听到消息。

  • 63 .

    1.犹模样。

  • 64 . 噎废食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 65 . 一多

    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1922年留学美国。1925年回国,参与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1944年加入民盟。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反内战斗争,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和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有《闻一多全集》。

  • 66 . 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67 . 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68 .

    1.谓闻名四方。

  • 69 . 宠若惊

    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70 .

    有声望,显达:不求闻达于诸侯。

  • 71 .

    1.领会某种道理。 2.听说。

  • 72 .

    1.听说。 2.嗅到。

  • 73 .

    1.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 74 . 而生畏

    1.听见就怕。

  • 75 .

    1.听到音讯或传闻。 2.探听消息。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