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列组词
  4. 【列】开头能组哪些词

【列】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犹沿岸。

  • 2 . 巴圈

    1.面包圈。列巴,俄语的译音,面包。

  • 3 .

    1.指御史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因称御史台为柏台,亦称"列柏"。

  • 4 .

    1.依次叩拜。

  • 5 .

    1.各国。

  • 6 .

    1.谓上司列举属下的功绩而保举。

  • 7 .

    1.指诸侯,历代君主。 2.指公卿诸官。

  • 8 .

    1.陡立的石壁。 2.谓四周之壁。

  • 9 .

    1. 把…制成表,以表显示。

  • 10 .

    军衔,兵的最低一级。

  • 11 .

    1.犹分布。

  • 12 .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彩"。

  • 13 .

    1.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西汉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另四人分为四曹;东汉置尚书六人,一人为仆射,另五人分为五曹,因其数多,故称"列曹"。 2.称郡县之属官。

  • 14 .

    配有机车、工作人员和规定信号的连挂成列的火车:国际~ㄧ旅客~ㄧ15次~。

  • 15 . 车长

    1. 客运列车的负责人。也叫“车长”。

  • 16 . 车渡船

    俗称“火车轮渡”。用于运送列车的渡船。甲板呈长方形,上铺轨道,并设有列车止滑器。船首尾形状相同,列车可从两端进出。还包括联系岸边的栈桥,栈桥能升降,以适应水位的变化。

  • 17 . 车员

    在客运列车上服务的人员。

  • 18 .

    1.诸大臣。

  • 19 .

    1.列阵。

  • 20 .

    1.陈述。

  • 21 .

    1.城邑;边塞城堡。 2.指城邑长官。

  • 22 .

    1.趔趄。脚步歪斜。

  • 23 .

    纪传体史书中一般人物的传记,如《史记·廉颇蔺相如~》。

  • 24 .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 25 .

    1.犹次第。 2.谓依次排列。

  • 26 .

    1.行列相从。指后继人。

  • 27 . 大夫

    1.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亦称七大夫或公大夫。

  • 28 .

    1.犹历代。

  • 29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寄生在菊科植物的根上。茎肉质,叶子鳞片状,黄褐色,花紫色。全草入药。也叫草苁蓉。

  • 30 .

    群岛的一种,一般指排列成线形或弧形的,如我国的澎湖列岛、嵊泗列岛等。

  • 31 .

    1.犹列土。谓分封土地。

  • 32 .

    1.指贵族官僚的邸宅。 2.指其建造邸宅。

  • 33 .

    1.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

  • 34 . 鼎而食

    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35 . 鼎重裀

    鼎裀:垫子,褥子。指吃得很好,睡得十分舒适。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泛指达官显宦。

  • 36 .

    1.各城邑。

  • 37 .

    1.裂断。列,同"裂"。

  • 38 .

    排列成队伍:~游行 ㄧ群众~欢迎贵宾。

  • 39 .

    1.诸藩镇。

  • 40 . 房栊户

    1.连接相通的住室。

  • 41 .

    1.暴风。列,通"烈"。

  • 42 . 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43 .

    1.诸公。

  • 44 . 功覆过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 45 . 姑射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也称姑射。《列子.黄帝》:"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海河洲中。"郭璞以为即庄子《逍遥游》所说的藐姑射山。清毕沅谓姑射在山西。

  • 46 .

    1.高大的客舍。

  • 47 .

    1.强烈的阳光。列,通"烈"。

  • 48 .

    某一时期内并存的各国:~相争ㄧ周游~。

  • 49 .

    1.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2.泛指诸侯。

  • 50 .

    1.犹烈火。

  • 51 .

    1.击杀。

  • 52 .

    1.相传周代朝廷内树棘,以定卿大夫公侯等之位置,后因称位列公卿者为"登列棘"或"列棘"。棘,棘树。

  • 53 .

    1.名列;位列。

  • 54 .

    1.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

  • 55 .

    1.极力劝谏。列,通"烈"。

  • 56 .

    1.趔趄。脚步歪斜。

  • 57 .

    一个一个地举出来:~事实ㄧ指示中~了各种具体办法。

  • 58 .

    1.排列火炬。 2.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

  • 59 .

    1.分颁爵位。 2.指爵位。

  • 60 .

    1.鬼物名。

  • 61 .

    1.诸郡。 2.谓建置郡治。 3.大郡。

  • 62 .

    1.行列分明。 2.高耸貌。 3.风吹貌。 4.众多。 5.象声词。乐器声。

  • 63 . 森森

    1.众多深密。

  • 64 .

    1.杂乱的田垄﹑矮墙等。指高低不平。

  • 65 .

    1.犹罗列。

  • 66 .

    1.罗列,陈列。

  • 67 .

    1.两眉对列。谓真切无疑。

  • 68 .

    1.水渠。 2.指家族各分支。

  • 69 .

    1.犹众民。《管子·山至数》:"大夫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门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许维遹案:'列民,读为黎民。'"一说列民当分读,原文当为:"春秋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门。"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 70 . 那狐的故事

    法国中世纪讽刺长诗。根据民间寓言提炼而成。约形成于12-13世纪。共二十七篇,前后连贯但又相对独立。诗中以动物代表各阶层人物。通过描写象征市民的狐狸列那欺骗强者,凌辱弱者,与势均力敌者勾心斗角,甚至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71 . 宁服

    1.亦称"列宁装"。 2.建国前根据地﹑解放区干部经常穿着的一种服装,建国初期亦颇流行。

  • 72 . 宁格勒

    见“圣彼得堡”(303页)。

  • 73 . 宁格勒保卫战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1年7月10日北路德军开始进攻,9月包围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抵抗,始终保持了一条与后方联络的通道。经九百天的防守,1944年1月苏军反攻,解除了德军的包围,取得保卫战的胜利。

  • 74 . 宁全集

    列宁的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中文第一版根据俄文第四版翻译。共三十九卷。1955-1963年出版。中文第二版根据俄文第五版并增补部分文献编译。共六十卷。1984-1990年出版。

  • 75 . 宁室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种俱乐部。

  • 76 . 宁选集

    列宁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中文第一版共四卷。1960年出版。收入1894-1923年的著作二百零五篇。中文第二版于1972年出版,共四卷。中文第三版于1995年出版。共四卷。对文献的收载作了较大调整。采用《列宁全集》的新译文。有主题索引。

  • 77 . 宁主义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78 . 宁装

    1.见"列宁服"。

  • 79 .

    1.犹烈女。谓重义轻生﹑有节操的女子。

  • 80 . 女传

    1. 西汉刘向编著,讲古代一些有名妇女的故事。现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续列女传》是后人续的)。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朝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曾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 81 .

    1.排列。

  • 82 .

    1.宫殿墙上的装饰物。用镶嵌着玉石的金环排列在一条横木上,象连贯成串的钱,故称。

  • 83 .

    旧时指世界上同一时期内的各个资本主义强国。

  • 84 .

    1.指九卿。

  • 85 .

    ①神话中指天上的裂缝。 ②闪电: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 86 .

    1.分封土地。

  • 87 .

    1.有名望的人。

  • 88 .

    1.南朝女官名。

  • 89 .

    1.例如。举例用语,用于所举例子前。

  • 90 .

    1.众寺院。 2.谓托身寺刹。

  • 91 . 山氏

    1.即神农氏。又称炎帝。

  • 92 .

    1.鬼神名。

  • 93 .

    1.列星。

  • 94 .

    1.犹置身。

  • 95 .

    1.指历代帝王;诸皇帝。 2.谓历代圣人。

  • 96 .

    1.排列成行的石块。

  • 97 .

    1.犹言列鼎而食。谓盛宴。

  • 98 .

    1.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 2.有名望的人。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 99 . 氏温标

    1. 量程从0°R到80°R(分别对应正常压力下纯水的冰点和沸点)的温标。

  • 100 .

    1.排列侍立。

  • 101 .

    1.排列分布。

  • 102 .

    1.百官之署。

  • 103 .

    1.防守边塞。列,通"迾"。 2.边塞的营垒。

  • 104 .

    1.成列的树木。 2.谓成行地种植。

  • 105 .

    1.谓开设商铺。 2.谓成列的商铺。 3.古星名。

  • 106 . 宿

    1.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

  • 107 .

    1.犹言散布。

  • 108 .

    1.清代吏部列记京官官名和履历的题本。

  • 109 .

    1.古时排列在边境上侦察敌情的瞭望所。

  • 110 .

    1.诸门徒。

  • 111 .

    1.分封土地。

  • 112 . 土分茅

    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113 . 土封疆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 114 .

    1.四周的防卫。

  • 115 .

    诸位:~请坐。

  • 116 .

    1.犹言放置在屋中。

  • 117 .

    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 118 .

    1.亦作"列僊"。 2.诸仙。 3.谓位高的仙人。

  • 119 .

    1.见"列仙"。

  • 120 .

    1.谓签署职衔。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