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松组词
  4. 【松】结尾能组哪些词

【松】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巴

    气鸣乐器。即“大管”(386页)。

  • 2 . 杯渡

    1.相传为晋宋间高僧杯渡手植之松。

  • 3 . 长

    1.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 4 . 薄

    1.形容薄而柔细的样子。

  • 5 . 大夫

    1.即五大夫松。 2.泛指松树。

  • 6 . 赤

    1.即赤松子。(1)《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2)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 2.亦作"赤诵"。复姓。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

  • 7 . 地塞米

    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能减轻机体对各种损伤引起的病理反应,减少炎性渗出。在严重感染时与大剂量抗生素合用,有良好的退热、抗毒、抗休克作用,并能缓解症状。对神经系统可提高兴奋性。用于各种急性严重感染、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等。

  • 8 . 飞

    1.指山中的松树。因其种籽落地自然长成,故称。 2.树种子名。

  • 9 . 饵

    1.服食松柏叶实。传说久服可以延年成仙。

  • 10 . 放

    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警惕 ㄧ~肌肉ㄧ~学习,就会落后。

  • 11 . 风入

    1.古琴曲名。 2.词牌名。有双调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体,平韵。参阅《词谱》卷十七。 3.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前半阕略同。北曲属双调,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用作过曲。

  • 12 . 二

    1.福建松溪县的别称。五代南唐置松源县,宋改松溪县,故称。

  • 13 . 发

    1.有趣﹑可笑。 2.轻松;感到轻松。

  • 14 . 肥

    1.渗出松脂的松枝。

  • 15 . 孤

    1.单独生长的松树。

  • 16 . 干

    〈方〉干燥松散:躺在~的草堆上晒太阳。

  • 17 . 寒

    1.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 18 . 黑

    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冬芽白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中生。球果鳞脐有短刺。我国大连﹑山东沿海及蒙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有栽培。

  • 19 . 柜格之

    1.木名。

  • 20 . 黄

    1.形容黄而蓬松。

  • 21 . 急

    1.犹急匆匆。

  • 22 . 尖

    1.见"尖生生"。

  • 23 . 金

    常绿 大乔木,高达40米,大叶轮生,扁条形,嫩枝上的小叶鳞片状,树冠呈狭圆锥形,是著名的观赏树之一。

  • 24 . 涧底

    1.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 25 . 涧

    1.见"涧底松"。

  • 26 . 刳

    1.指船。

  • 27 . 金钱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呈圆锥形,叶子条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卵形。木材耐腐蚀,供建筑和制器物等用。树形优美,秋季叶呈金黄色,是著名的观赏树之一。

  • 28 . 刻不容

    片刻也不能松懈。

  • 29 . 九里

    1.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于行春桥至灵隐﹑三天竺间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苍翠夹道,人称九里松。后即以九里松名其地。宋吴说有"九里松"题匾。见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 30 . 宽

    ①宽绰;不拥挤:列车开动以后,拥挤的车厢略为~了一些。 ②宽畅:她听了同事们劝慰的话,心里~多了。 ③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 ④宽舒;松快:~和谐的环境。 ⑤宽裕:日子过好了,手头~了。 ⑥(衣服)肥大:~衫ㄧ~式的连衣裙。

  • 31 . 可的

    1.英文cortisone的音译。有机化合物,白色结晶,是肾上腺激素之一。供药用者为合成品。

  • 32 . 口

    1.谓轻易透露情况或答应别人的要求。

  • 33 . 科

    1.修剪松树繁枝。

  • 34 . 棵

    1.五粒松。

  • 35 . 笼

    1.蓬松散乱的样子。

  • 36 . 枯

    1.枯槁的老松。 2.形容遒劲有力如老松。

  • 37 . 栝

    1.亦称"栝子松"。 2.松的一种,叶为三针。

  • 38 . 栝子

    1.见"栝松"。

  • 39 . 马拉

    1.[英marathon]马拉松赛跑。 2.[英marathon]比喻长时间。多含贬义。

  • 40 . 乱

    1.纷乱蓬松貌。

  • 41 . 梦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裴松之注引《吴书》:"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后因以"梦松"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

  • 42 . 楼

    1.枝叶如盖,呈层叠状的松树。

  • 43 . 珑

    1.同"茏葱"。花木繁茂貌。 2.凉爽貌。

  • 44 . 瞢

    1.犹瞢腾。

  • 45 . 罗汉

    裸子植物门,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排列。雌雄异株,初夏开花。种子卵圆形,像人头,种托肥厚,形似袈裟,远看像罗汉披袈裟,故名。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可供观赏。

  • 46 . 马尾

    裸子植物门,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下部灰褐色,上部红褐色。针叶长而细柔,两针一束,密生在小枝上。球果卵圆形,种子有翅。原产中国,分布在淮河以南各省。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木材用于建筑、铁路、矿山和造纸。树干可采松脂。种子可食用。

  • 47 . 蒙蒙

    1.细雨迷茫貌。

  • 48 . 蒙

    1.迷茫貌。

  • 49 . 蓬

    1.形容草﹑须发﹑绒毛等松散杂乱。

  • 50 . 内紧外

    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 51 . 髼

    1.亦作"鬔松"。 2.毛发散乱貌。 3.植物枝叶﹑须穗散乱貌。 4.松散纷乱貌。

  • 52 . 鬅

    1.犹蓬松。

  • 53 . 弄

    1.见"弄耸"。

  • 54 . 哦

    1.唐博陵崔斯立为蓝田县丞,官署内庭中有松﹑竹﹑老槐,斯立常在二松间吟哦诗文,事见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后因以"哦松"谓担任县丞或代指县丞。

  • 55 . 盘

    1.天然或人工结扎的枝干盘屈的松树。

  • 56 . 青

    1.苍翠的松树。 2.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因松树四季常青﹐故云。

  • 57 . 乔

    1.高大的松树。 2.古代传说中王子乔和赤松子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

  • 58 . 千年

    1.香木之一种。

  • 59 . 钱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叔盖,号耐青、铁庐、未道士、西郭外史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得力于汉印,创切中带削刀法,别具面目。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亦工隶、行书,擅画山水、花卉。

  • 60 . 侨

    1.王侨(即王子乔)与赤松子的并称。二人皆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61 . 桥

    1.高大的松树。桥,通"乔"。

  • 62 . 轻

    1.轻软松散。 2.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3.轻易,方便。 4.放松,管束不严。

  • 63 . 杉

    1.杉树与松树。 2.树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线型,先端尖或钝,球果圆柱形。分布于长白山及吉林山区,为东北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称沙松﹑东北杉松。

  • 64 . 肉

    特色肉制品。将瘦猪肉切碎,煮透蒸酥,加糖、酱油、葱、姜、茴香、红糟、猪油等调料,焙煎,脱水,炒松制成。较著名的有太仓肉松和福建肉松。前者纤维长,耐咀嚼,糖脂含量低,味咸鲜美。后者由于文火蒸酥时间长,糖脂及红糟含量大,故味香色红,入口即化,但不耐久藏。现较受欢迎的为含脂肪少的台湾肉松。

  • 65 . 三鬣

    1.三针松。

  • 66 . 三品

    1.松树名,在嵩山少林寺,相传唐武则天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 67 . 扫

    1.扫墓。

  • 68 . 疏

    1.宽松;松散。

  • 69 . 手

    1.指随意花钱或给人东西。

  • 70 . 霜

    1.即松。松能傲霜﹐故称。语本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 71 . 水

    1.藻类植物。可入药。 2.落叶乔木。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 72 . 剔牙

    1.树名。括子松的俗称。

  • 73 . 酥

    1.松软。 2.疏懒松弛。

  • 74 . 铜

    1.刚劲苍郁的松树。

  • 75 . 五粒

    1.松的一种。因一丛五叶如钗形而得名。或以为五粒之粒当读为鬣,讹为粒,每五鬣为一叶。故又称"五鬣松"。一说,一丛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唐李贺有《五粒小松歌》。

  • 76 . 瓦

    1.草名。生屋瓦上或深山石罅里。叶厚,细长而尖,多数重叠,望之如松,故名。可入药。又称昨叶荷草。

  • 77 . 武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勇猛刚烈,曾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杀死张都监。为逃避缉捕,改行者打扮,绰号行者。后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反对接受朝廷招安。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形象。

  • 78 . 五

    1.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 2.山名。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唐诗人李白曾筑室居此。

  • 79 . 稀

    1.极为松散。引申指马虎﹑差劲或不严格。 2.轻松不费劲;无关紧要。

  • 80 . 希

    1.很平常;不值什么。

  • 81 . 惺

    1.形容声音轻快。 2.清醒。 3.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 82 . 杏

    1.松树的一种。

  • 83 . 歇里歇

    1.无精打采貌。

  • 84 . 醒

    1.犹惺忪。刚苏醒貌。

  • 85 . 烟

    1.云烟中的苍松。

  • 86 . 雪

    1.常绿乔木﹐主干耸直﹐侧枝平展轮生﹐小枝下垂﹐叶为针形﹐树冠若塔﹐故又称为"寳塔松"。为著名观赏植物。

  • 87 . 偃

    1. 常绿小乔木,枝多,大枝伏于地面,末端向上斜。雄花为黄色,雌花为紫色,叶为针状,球形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

  • 88 . 衣宽带

    形容人消瘦。

  • 89 . 迎客

    1.黄山名松。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洞顶。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黄山十大名松之冠。一枝长丫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来客,故名。现常绘成图画,悬挂出入处以示欢迎客人。

  • 90 . 硬

    1. 一种松树(如长叶松或北美油松),具坚硬的木材和往往2或3针一束的叶;亦指硬松的木材。

  • 91 . 油

    裸子植物门,松科。常绿乔木。叶两针一束,十分粗硬。球果卵形,种子有翅。在中国东北南部、黄河流域或四川北部,大多组成单纯林。木材质硬,富含松脂。松树节、针叶和花粉可入药。种子榨油,能供食用或工业用。

  • 92 . 鱼鳞

    1.一种松树。为常绿大乔木。树冠圆锥形,外皮鳞甲状,叶扁平条形,花单性﹐球果圆柱形或长圆形。木材轻软细致,纹理直,可作建筑材料和制做器具,或做枕木﹑电杆等。又可作为观赏树。

  • 93 . 鱼

    1.用鱼类的肉加工制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亦名鱼肉松。

  • 94 . 玉珑

    1.亦作"玉珑"。亦作"玉笼?"。 2.花名。

  • 95 . 云

    1.高大的松树。 2.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作伴侣。

  • 96 . 指水盟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以为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97 . 珠

    1.首饰名。步摇等的俗称。

  • 98 . 贞

    1.松耐严寒,常青不凋,故以喻坚贞不渝的节操。

  • 99 . 脂

    1.松树的一种。

  • 100 . 稚

    1.亦作"穉松"。 2.小松树;松树苗。

  • 101 . 嘴

    1. 嘴不严,听到、看到一些秘密的事情随意乱说。如:嘴松误事。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