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嗳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声。
2 . 八声甘州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3 . 唉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 . 哀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5 . 悲声载道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6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7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8 . 丑声四溢
声:名声;溢:外流。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9 .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10 . 不声不吭
指不说话;不出声。
11 . 不声不气
指不说话;不出声。
12 . 不声不响
指不说话;不出声。
13 . 超声波
频率高于听觉上限(20000赫)的声波。其主要特性和作用是:波长短,方向性好;在固体和液体中衰减小,传播距离远;声功率大,能量容易集中。能产生机械、热、光、电、化学及生物等各种效应。
14 . 超声速飞机
平飞最大速度大于12倍声速的飞机。声速,也称“音速”,在0°c时,空气中声速为33136米/秒。
15 . 超声速飞行
平飞最大速度为12~50倍声速的飞行。即马赫数为12~50的飞行。为防止声爆和噪声危害,许多国家禁止在居民区上空(低于10千米)作超声速飞行。
16 . 沉声静气
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17 . 村声泼嗓
1.犹言粗声粗气。
18 . 嗲声嗲气
1.形容撒娇的声音和样子。 2.形容语音的绵软柔细。
19 . 传声器
1.俗称话筒﹑麦克风,旧称微音器。一种把声音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器件,广泛用于电话﹑广播﹑录音和扩音设备中。
20 . 传声筒
1.亦称"传话筒"。 2.用以提高音量的圆锥形话筒。 3.喻指只会传达别人的话,自己却毫无主见的人。 4.犹言小广播,谓私下传播不该传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21 . 弛声走誉
指名声传扬。
22 . 驰声走誉
指名声传扬。
23 . 次声武器
发出次声波来杀伤人的武器。次声波能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内脏发生位移和形变,功能损坏,甚至造成人死亡。
24 . 粗声粗气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25 . 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26 . 铎以声自悔
铎:大铃。比喻因自己的才能或特长而招来祸患。
27 . 低声波
1.比人类能听见的最低频率还要低的振动波,每秒振动十六次以下。在海洋考察﹑矿藏探查﹑医疗﹑火箭和人造卫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8 .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29 . 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30 . 低声哑气
犹言低声下气。
31 . 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32 . 东声西击
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33 . 刁声浪气
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34 . 飞声腾实
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35 . 调频立体声广播
由多条声音信息通道来传输声音信息,使还原时呈现空间声像的广播技术。常用的为二通道。由于立体声信号频带宽,信号质量要求高,通常采用调频方式传输。收听时也需配置两个通道,甚至采用环绕声喇叭,可获得有空间层次的立体声效果。
36 . 调声叶律
1.调弄声韵使合于音律。
37 . 恶声恶气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38 . 风声妇人
1.指营伎。
39 . 风声鹤唳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40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41 . 风声贱人
1.见"风声妇人"。
42 . 风声目色
指纵情声色。
43 . 浮声切响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也泛指音韵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
44 . 鹘伶声嗽
1.宋代南戏的别称。
45 . 发声器官
1.犹言发音器官。
46 .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47 . 附声吠影
比喻盲目附和。
48 . 高超声速飞行
平飞最大速度约大于50倍声速的飞行。即马赫数约大于50的飞行。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格廷根大学毕业,赫尔姆施泰特大学博士。长期任格廷根大学教授,兼任格廷根天文台台长。1799年首先给出代数学基本定理的严格证明。1801年出版《算术研究》,标志着现代数论的开始。1827年发表《曲面的一般研究》开创了近代微分几何。在物理学方面,研究地磁强度,建立了电磁学中的高斯单位制。在天文学方面,用独创的方法算出谷神星的轨道。1809年著《天
49 . 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50 . 怪声怪气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51 . 嗐声顿脚
1.见"嗐声跺脚"。
52 . 嗐声跺脚
1.亦作"嗐声顿脚"。 2.形容惋惜﹑焦急或气愤的样子。
53 . 嗐声叹气
1.犹言唉声叹气。因烦闷或伤感而叹息。
54 .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耾耾:隆隆的雷鸣声;错迕:倒转。本用以形容风声很大,如同隆隆作响的雷声。现用来形容前进的力量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55 . 虎声虎气
1.形容说话态度粗鲁。
56 . 好声好气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57 . 海水声道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
58 . 海水声速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所受压力(或深度)等有关。约为1500米/秒。
59 . 憨声憨气
1.形容说话声音粗大。
60 . 鼾声如雷
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61 . 赫赫声名
及其显赫的声名。同“赫赫之名”。
62 . 和声署
1.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
63 . 缓声歌
1.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晋陆机,南朝宋孔宁子﹑谢惠连,梁沈约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缓歌"。
64 . 欢声雷动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65 . 欢声如雷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场面。
66 . 欢声笑语
欢乐的说笑声。
67 . 绘声绘色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68 . 绘声绘形
1.同"绘声绘色"。
69 .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70 . 绘声写影
1.同"绘声绘色"。
71 . 疾声大呼
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72 . 疾声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73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74 . 鸡声断爱
雄鸡报晓,情人就要上路,欢爱从而中断。
75 . 鸡声鹅斗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76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77 . 近卫声明
1938年,日本首相近卫文fe75发表的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三次声明。1938年1月16日,近卫发表声明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11月3日,近卫发表第二次声明称:如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12月22日,近卫又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诱胁蒋接受条件。在全国人民抗战浪潮推动下,蒋不敢公开停止抗战。
78 . 金声玉润
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79 . 金声玉色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80 . 金声玉振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81 . 金声掷地
指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82 . 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83 . 金声玉服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同“金声玉色”。
84 . 居高声自远
原指蝉居于高处,鸣叫的声音能传得很远。后比喻才能高的人,名声传播很远。
85 . 咳声叹气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86 . 埋声晦迹
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87 . 侉声野气
1.形容说话既非本地口音,腔调又粗野。
88 . 扩声器
1.见"扩音器"。
89 . 雷声大,雨点小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90 .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91 . 跨声速飞行
平飞最大速度为08~12倍声速的飞行。即马赫数为08~12的飞行。飞行器从亚声速到超声速飞行或从超声速到亚声速飞行必须经过跨声速区。现代很少有专为跨声速飞行设计的飞机。
92 . 冷声冷气
1.含有讥讽意味的语调。
93 . 浪声浪气
怪声怪调。
94 . 敛声匿迹
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95 . 敛声屏气
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96 . 敛声屏息
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同“敛声屏气”。
97 . 立体声广播
采用立体声技术进行的无线电广播。使收听人能辨别发出声音的人物或乐器间的相对位置而产生立体声感。收听时如用立体声收音机,就有立体声感觉;如用普通收音机,也能收听到广播节目,但无立体声感觉。
98 . 买声儿
1.博取声誉。
99 . 零声母
1.指汉字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现代汉语中"乌(wū)"﹑"盐(yán)"﹑"雨(yǔ)"都读零声母。现代零声母字从中古好几类声纽演变而来﹔中古音零声母以"影"纽为代表。
100 . 留声机
把录在唱片上的声音放出来的机器。有的地区叫话匣子。
101 . 留声器
1.见"留声机"。
102 . 鸣声上下
1. 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103 . 蛮声獠气
1.旧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说话的声气。
104 . 抛声调嗓
1.谓故意提高嗓门。
105 . 抛声炫俏
炫: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106 . 抛声衒俏
衒:炫耀,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107 . 慢声慢气
1.形容说话声调和缓。
108 . 慢声慢语
1.见"慢声慢气"。
109 . 慢声吞气
1.见"慢声慢气"。
110 . 慢声细语
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
111 . 美声唱法
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特点为: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称,经过句、花腔装饰乐句等轻灵流丽,对声音强度有严格而多层次的控制。盛行于17、18世纪及19世纪初。1850年前后趋于衰落。但某些特点仍保留在此后的意大利声乐艺术中,并有发展。
112 . 闷声不响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113 . 鸟声兽心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114 . 名声过实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115 . 名声籍甚
比喻名声极大。
116 . 名声若日月
名声:名誉;若:象。名誉声望象日月之光,永不消失。形容德高望重。
117 . 名声扫地
名声:名誉,声望;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比喻名誉和声望被彻底破坏。
118 . 名声在外
名声:名誉,声望。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119 . 奶声奶气
1.形容声调稚气。
120 . 呶声呶气
1.谓矫作女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