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衡组词
  4. 【衡】结尾能组哪些词

【衡】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阿

    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 2 . 保

    1.商代伊尹的尊号。又称"阿衡"。

  • 3 . 冰壶玉

    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 4 . 蚌鹬争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5 . 楅

    1.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 6 . 杓

    1.指北斗星。北斗七星第五为玉衡;第五至第七为杓,又名斗柄,故称。

  • 7 . 持

    1.见"持衡拥璇"。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 8 . 秉钧

    1.谓执掌政权。

  • 9 . 参

    1.犹抗衡。

  • 10 . 朝

    1.朝廷大权。

  • 11 . 车

    1.车辕端的横木。

  • 12 . 参前倚

    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 13 . 称

    1.抗衡﹐不相上下。

  • 14 . 辰

    1.君主与宰相。

  • 15 . 秤

    1.秤杆。

  • 16 . 从

    1.见"从横"。

  • 17 . 川

    1.《周礼》官名,为地官之属,掌川泽之禁令。

  • 18 . 登

    1.刊登选用。

  • 19 . 错

    1.以金涂饰成文采的车辕横木。 2.借指官吏所乘之车。

  • 20 . 电离平

    指弱电解质的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度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的状态。如动态平衡,不稳定,当条件(温度、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会朝着某一方向移动。

  • 21 . 敌

    1.相当;对等。

  • 22 . 杜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里,开紫色小花。根茎可入药。也作杜蘅。

  • 23 . 斗

    1.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名玉衡。 2.泛指斗杓。

  • 24 . 度量

    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

  • 25 . 辐射平

    物体之间时刻不停地以辐射的方式交换着热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辐射收支差值,称“辐射平衡”。地表的辐射平衡,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支出的有效辐射之差值。

  • 26 . 负

    1.谓驾车。衡,车辕头上的横木。

  • 27 . 干

    1.北斗星的斗柄三星中的玉衡。指北斗。

  • 28 . 搞平

    1. 使相反的力量均匀分布而产生平衡。如:他们在大国之间搞平衡。

  • 29 . 轨道

    铁路上使用的铺有轨道的地秤。

  • 30 . 窐

    1.窐窦和衡门。指贫士所住的简陋房屋。窐窦﹐圭形的门旁小孔;衡门﹐门上横木。

  • 31 . 合从连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 32 . 玑

    1."璇玑玉衡"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2.北斗七星的泛称。 3.借指天文学。

  • 33 . 化学平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混合物里各组成成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 34 . 还

    1.犹回车。

  • 35 . 回

    1.犹回车。衡,车前横木,借指车。

  • 36 . 机

    1.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2.机要的官署或职位。 3.泛指事物的重要部分。

  • 37 . 鉴

    1.亦作"鉴衡"。 2.鉴别﹐评定。

  • 38 . 交

    1.犹言交横。

  • 39 . 金

    英美重量制度,用于金、银等贵重金属(区别于‘常衡、药衡’)。

  • 40 . 坑

    1.(枝条)重叠倾斜貌。

  • 41 . 林

    1.古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保护巡守林木。

  • 42 . 亢

    1.抗衡,对抗。

  • 43 . 伉

    1.对抗。伉,通"抗"。

  • 44 . 抗

    对抗,不相上下:对方实力强大,无法与之~。

  • 45 . 均

    平衡:国民经济~地发展ㄧ走钢丝的演员带着一把伞,保持身体的~。

  • 46 . 钧

    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3.比喻平衡公正。

  • 47 . 揆

    1.宰相。

  • 48 . 魁

    1.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和第五星。

  • 49 . 离

    1.指战国时以齐国为首的关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秦国的"连衡"策略。

  • 50 . 连

    1.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相对。 2.结盟;联合。 3.比配;比肩。 4.谓多。

  • 51 . 陵

    1.水草名。即荇。

  • 52 . 鸾

    1.有鸾铃的车前横木。

  • 53 . 明文

    原名《皇明文衡》。总集名。明代程敏政编选。九十八卷,补缺二卷,选录明初至成化末辞、赋、乐府、琴操及散文一千一百二十一篇。其传状碑志保存了若干历史资料。

  • 54 . 门

    1.门上横木。

  • 55 . 末

    1.谓观察了解事物持平公正,不带偏见。

  • 56 . 鸟

    1.星宿名。柳星,朱鸟七宿的第三宿。

  • 57 . 品

    1.犹品评。

  • 58 . 平

    ①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关的几个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收支平衡|产、供、销总体平衡|生态平衡。 ②几股互相抵销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保持身体平衡|飞机失去了平衡。 ③平稳安适:心理平衡。

  • 59 . 曲

    1.谓使物价有曲伸而不固定。

  • 60 . 齐

    1.犹平衡。谓举物与心相平。 2.等同;不相上下。

  • 61 . 评

    1.评判衡量。

  • 62 . 掊斗折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 63 . 栖

    1.《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朱熹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衡门,衡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后遂用"栖衡"指隐居。

  • 64 . 秦

    1.见"秦蘅"。

  • 65 . 骑

    1.喻做危险事。语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 66 . 铨

    1.衡量轻重的器具。 2.品鉴衡量。 3.考核﹑选拔(人才)。 4.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 67 . 权

    原指秤锤和秤杆。引申为比较轻重,计算得失:权衡利弊|左右权衡。

  • 68 . 热平

    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无热量传递,且物体同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的状态。处于热平衡时,物体内部的温度处处相等,且与外界温度相等。

  • 69 . 三

    1.古代掌山之官。 2.星名。

  • 70 . 枢

    1.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亦指宰辅之位。

  • 71 . 生态平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 72 . 水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废。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 3.水衡钱的简称。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 73 . 失

    1.失去平衡。

  • 74 . 嵩

    1.嵩山与衡山的并称。

  • 75 . 水量平

    水文学基本原理之一。指地球任一区域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从多年平均值来说,蓄水量的变化趋于零。

  • 76 . 司

    1.主管;主宰。 2.犹言宰衡。 3.负责评阅试卷。

  • 77 . 台

    1.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 78 . 提

    1.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 2.谓简选官吏。

  • 79 . 天

    1.天子的威权。 2.阵名。 3.天象名。

  • 80 . 土

    1.即杜蘅。

  • 81 . 望

    1.形容住处接近。

  • 82 . 文

    1.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评文如以秤衡物﹐故云。 2.古代车辕前端雕花的横木。

  • 83 . 相

    1.互相比较﹑衡量。

  • 84 . 乡

    1.古人以爵饮酒,酒将尽时,爵底翻转向上,爵柱与两眉相对,谓之"乡衡"。衡,眉毛。一说,衡,平衡。谓爵平与人口相对。乡,通"向"。

  • 85 . 县

    1.天平。 2.势均力敌;抗衡。 3.公布法度。

  • 86 . 下

    1.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仪式,以手至地而头加手上。

  • 87 . 璇

    1.亦作"璇衡"。亦作"琁衡"。 2."璇玑玉衡"的省称。指观测天象的仪器。 3.借指朝政大权。 4.天璇与玉衡的并称。泛指星象。 5.指北斗星。

  • 88 . 璇机玉

    1.亦作"琁机玉衡"。 2.见"璇玑玉衡"。

  • 89 . 璇玑玉

    1.亦作"璇玑玉衡"。亦作"琁机玉衡"。 2.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 90 . 旋

    1.回转车驾。

  • 91 . 盱

    1.扬眉举目。 2.观察;纵观。

  • 92 . 悬

    1.挂起秤。 2.即天平。 3.谓轻重相等,势均力敌。 4.公布法度。 5.指对法度的严格执行。 6.比喻一统。

  • 93 . 迓

    1.谓迎太平之政。

  • 94 . 瑶

    1.玉饰的车衡。借指车子。

  • 95 . 扬

    1.舒展眉目。

  • 96 . 药

    1. 药剂用的衡制,英美重量制度,用于药物。

  • 97 . 伊

    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

  • 98 . 仪

    1.测度衡量。 2.指观测仪器。

  • 99 . 倚

    1.靠在车前横木上。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骃集解引如淳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如淳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袁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唐刘禹锡《观市》:"是日倚衡而阅之,感其盈虚之相寻也速,故着于篇云。"一解据韦昭说,谓跨在车前横

  • 100 . 饮水栖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 101 . 虞

    1.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

  • 102 . 宰

    1.《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 2.作动词。指为相。

  • 103 . 幽

    1.黑色的玉衡。幽,通"黝"。 2.借指微贱的出身。

  • 104 . 珠

    1.谓人眉间骨隆起如连珠,古人以为帝王圣贤之相。

  • 105 . 御

    1.谓驾车。衡,辕端横木。比喻控驭天下。

  • 106 . 玉

    1.古代的测天仪器。 2.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 3.泛指北斗。 4.车辕头横木的美称。

  • 107 . 张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

  • 108 . 运

    1.指运转的玉衡星。 2.运用衡量的准则。

  • 109 . 争

    较轻重,争高低:少年意气,敢与名家争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 110 . 制

    相互制约,使不偏移:董事会和经理分权~。

  • 111 . 中

    1.古天文学称黄道与天赤道相交点为"中衡"。

  • 112 . 综合平

    对事情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作出全面合理的安排。大至国民经济,小至一个部门、企业或一项业务工作,都需要综合平衡。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就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作出统筹安排,求得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地发展。

  • 113 . 准

    1.均衡,使均等。

  • 114 . 纵

    1.见"纵横"。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