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求组词
  4. 【求】开头能组哪些词

【求】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希求媲美。 2.寻求配偶;请求婚配。

  • 2 .

    1.见"求聘"。

  • 3 .

    1.亦作"求娉"。 2.男方请求女方许婚。

  • 4 . 其友声

    指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 5 .

    1.请求;乞求。 2.乞讨。

  • 6 .

    1.亦作"求諐"。 2.反省己过。 3.求谏己过。

  • 7 .

    旧时寺庙中用签作卜具、预测人事吉凶的活动。签用竹削制而成,上编号数,放于筒中。每签均有诗相配,称签诗或签语。求签时,摇动签筒,待一签落地,即验其号数,以签诗决断。签诗分上签、中签、下签三种。文字无标点,可作多种解释。

  • 8 . 签问卜

    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 9 .

    1.见"求愆"。

  • 10 .

    1.请求结为姻亲。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 11 . 亲告友

    请求亲友救济。

  • 12 . 亲靠友

    向亲友乞求帮助。

  • 13 .

    1.请求对方答应要求或给予宽恕。

  • 14 .

    1.索要;索取。 2.寻求选取。

  • 15 .

    1.企求保全名位﹑性命﹑事业等。 2.要求完美无缺。

  • 16 . 全责备

    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17 . 全之毁

    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18 .

    1.乞求饶恕。

  • 19 .

    1.罗致人才。 2.请求别人。

  • 20 . 人不如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 21 . 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22 . 荣反辱

    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 23 .

    1.取悦。

  • 24 . 容取媚

    指谄媚讨好。

  • 25 . 三拜四

    形容到处请求人家帮忙。

  • 26 .

    1.见"求信"。

  • 27 .

    1.寻访神仙。 2.谓向神祈祷。

  • 28 . 神拜佛

    礼拜神仙,请求保佑。

  • 29 . 神问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 30 .

    1.设法活下去;谋求生路。

  • 31 . 生不得

    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32 . 生不得,死不能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33 . 生不能,死不得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34 . 生不生,死不死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35 . 生害仁

    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 36 . 生害义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 37 .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 2.谓寻觅诗句。

  • 38 .

    1.讲求实际。

  • 39 .

    半月刊。政治理论刊物。1988年7月1日创刊。原为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党校主办,1989年8月改由中共中央主办。

  • 40 .

    1.希求出售。 2.指希图考中,取得功名。

  • 41 .

    1.追求。思,助词,用于语末。

  • 42 . 死不得

    形容处境险恶,痛苦之极。

  • 43 .

    1.寻找;搜寻。 2.索取;乞求。 3.探索。

  • 44 . 索无厌

    求:追求;索:搜索;厌:满足。形容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

  • 45 .

    1.见"求田问舍"。

  • 46 . 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47 .

    1.谋求显达。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 3.请求通使往来。

  • 48 . 同存异

    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 49 . 退

    1.请求离去。 2.引退,自请辞职。

  • 50 .

    1.请托。

  • 51 .

    1.探访。 2.指求神问卜。

  • 52 .

    1.寻觅疵病或过失。含有故意挑剔之义。

  • 53 .

    1.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 2.访求仙人。

  • 54 .

    1.寻求贤能的人。

  • 55 . 贤如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56 . 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57 . 贤下士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58 . 贤用士

    招求贤良,聘用士人。

  • 59 .

    1.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 60 . 新立异

    力求新奇异样,以示与众不同。

  • 61 .

    1.亦作"求伸"。 2.企求伸展。信,通"伸"。 3.引申为企求施展抱负。

  • 62 .

    1.需索;需求。

  • 63 .

    1.从师学习。 2.多指在学校学习。 3.探求学问。

  • 64 .

    1.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

  • 65 .

    1.汉代隐士求仲与羊仲的并称。

  • 66 .

    1.请求谒见。 2.犹求乞。

  • 67 .

    1.索衣。谓起床。 2.乞求衣着。意谓依附别人生活。

  • 68 .

    1.请求医治。

  • 69 . 益反损

    为图好处,反招损害。

  • 70 .

    1.寻求朋友。语本《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指访友。

  • 71 .

    1.谓祷神降雨。

  • 72 .

    1.犹乞怜。

  • 73 .

    1.《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

  • 74 .

    1.求得喜爱。 2.指追求异性之爱。

  • 75 . 备一人

    求:希求;备:具备,完美无缺。要求人完美无缺。形容苛求过分。

  • 76 .

    1.搜求选取。

  • 77 .

    1.求和。 2.希求成功。

  • 78 . 大同,存小异

    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 79 .

    1.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 2.死鬼找替身。旧时迷信以为屈死鬼如要投胎再转人世,必须诱惑一人枉死以替代自己。

  • 80 .

    1.谓报晓。

  • 81 .

    1.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

  • 82 .

    1.寻找道路。 2.追求得道。 3.求助于道术。

  • 83 . 道于盲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84 . 爹爹告奶奶

    比喻到处求人。

  • 85 . 端讯末

    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 86 . 访

    1.寻觅探访。

  • 87 .

    1.求神赐福。

  • 88 . 福禳灾

    禳:祈祷消灾。祈求福运降临,灾害消除。

  • 89 .

    1.亦作"求匄"。 2.乞求;乞讨。

  • 90 .

    1.见"求丐"。

  • 91 .

    1.谓央求别人帮助或宽恕自己。

  • 92 .

    1.谓悬赏缉捕。

  • 93 . 过于供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94 .

    1.谓寻求志同道合者。 2.犹求欢。

  • 95 .

    1.战败或处境不利的一方,向对方请求停止作战,恢复和平。 2.打球或下棋等竞赛的一方估计不能取胜,设法造成平局。

  • 96 .

    1.犹募化。指和尚﹑道士等求人施舍财物。

  • 97 .

    1.谓要求性交。

  • 98 .

    1.见"求凰"。

  • 99 .

    1.亦作"求皇"。 2.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相如歌此向卓文君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

  • 100 .

    1.见"求婚"。

  • 101 .

    1.亦作"求昏"。 2.男女中的一方请求对方与己结婚。

  • 102 . 积仪

    测定图形面积的仪器。使用时,将底部具有小针的重锤压于图纸上,然后将描针沿图形的轮廓线描绘一周,在计数盘和测轮上读出数字,从而可算出图形的面积。

  • 103 .

    1.求借。

  • 104 .

    1.请求对方避开他人与己私语。多用于下对上。

  • 105 .

    1. 请求谒见上级或长辈。

  • 106 . 浆得酒

    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 107 .

    1. 请求屈从于另一人的权力之下;请求谈判接受投降的条件。

  • 108 .

    1.请求指教。

  • 109 .

    1.错杂纠缠貌。《庄子.在宥》:"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二声相近二义相通而字亦相通例》:"'求竭'﹐双声语……'求竭'即'胶葛'﹐今作'纠葛'……《广雅》'胶葛'又训作'驱驰'﹐是有行列纷糅之意﹐此'求竭'亦同义。"一说﹐谓营求而丧其所有。见清王夫之《庄子解.在宥》。

  • 110 .

    1.请求解救或解除。 2.求得解悟。

  • 111 .

    1. 求人借给。如:求借无门。

  • 112 .

    1.谓用人务求故老旧臣。

  • 113 .

    1.请求援救。多用于遇到危险或灾难时。

  • 114 .

    1. [方]∶请求别人做自己的靠山(多指负担生活)。

  • 115 .

    1.即球楼。指雕有球形亮槅的窗门。

  • 116 .

    1.求取俸禄。

  • 117 . 马唐肆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 118 . 马于唐市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 119 . 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120 .

    1.央求;请托。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