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蒲组词
  4. 【蒲】开头能组哪些词

【蒲】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菖蒲与艾草。

  • 2 .

    1.草庵。

  • 3 .

    1.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

  • 4 .

    1.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 5 . 笨车

    1.以蒲草为遮蔽的车。

  • 6 .

    1.古时以蒲草编成的车蔽。

  • 7 .

    1.古代一种上面刻有香蒲状花纹的璧。是表示爵位的一种信物。

  • 8 .

    1.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 9 . 鞭示辱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 10 . 鞭之罚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 11 . 鞭之政

    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

  • 12 .

    1.蒲车与束帛。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 2.借指征聘;征召。

  • 13 .

    1.古代的一种博戏。亦泛指赌博。

  • 14 .

    1.即香蒲。嫩时可食。

  • 15 .

    1.即香蒲。其茎叶可供编织用。

  • 16 . 草毛窝

    1.一种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头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宜于雪地行走。

  • 17 . 昌海

    1.今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自汉至唐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地当西域东方的门户,为当时东西交通主要路线所经过。

  • 18 .

    1.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古代用于封禅或征聘隐士。

  • 19 .

    1.谓以蒲草作牒。

  • 20 . 牒写书

    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 21 . 墩儿

    1. 用香蒲叶、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

  • 22 .

    1.用蒲草编织的帆。

  • 23 .

    1.犹匍匐。伏地而行。

  • 24 .

    1.犹蒲伏。伏地膝行。

  • 25 .

    1.瓜名。一种青瓜。

  • 26 .

    1.蒲且为古代善射者。后以"蒲弓"为弓的美称。

  • 27 . 公英

    又称“黄花地丁”。双子叶植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中有白色乳汁。叶倒披针形。秋季开黄花。果实成熟时像白色绒球,能随风飞扬。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 28 .

    1.地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北。

  • 29 .

    1.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后因以"蒲谷"借指一定的等级和权力。

  • 30 .

    1.即蒲类海。

  • 31 .

    1.用蒲草编的席子。

  • 32 .

    1.香蒲与荷的合称。

  • 33 .

    1.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 34 .

    1.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2.借指所骑的牛。

  • 35 .

    1.指菖蒲叶,其形状细长像剑。 2.指以蒲为剑。旧俗于端午节挂在门上,谓可辟邪。

  • 36 .

    1.用蒲草叶编织的席子。

  • 37 .

    1.指端午节。因旧时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故称。

  • 38 .

    1.指钟。

  • 39 .

    1.菖蒲酒。 2.蒲博(摴蒲戏,古代一种赌博名称)和饮酒。

  • 40 .

    1.蒲且。

  • 41 .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曾名“蒲州梆子”、“乱弹”,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于“弦索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山陕梆子”。唱腔有慢板、二性等。剧目有《薛刚反朝》、《麟骨床》等。

  • 42 .

    1.指佛堂﹑寺庙。

  • 43 .

    1.常绿乔木,叶子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在叶腋间,花小,果实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2.指蒲葵扇。

  • 44 . 葵箑

    1.即蒲葵扇。

  • 45 . 葵扇

    1.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 46 .

    1.见"蒲蓝"。

  • 47 .

    1.亦作"蒲蓝"。 2.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扁圆形盛器。

  • 48 .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鍄,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 49 .

    1.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汉名蒲类海)附近。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军破姑师,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 2.即蒲类海。古湖泊名。

  • 50 . 类海

    1.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

  • 51 .

    1.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后因以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 2.用以比喻轻贱。

  • 52 . 柳之质

    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 53 . 柳之姿

    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为早衰。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

  • 54 . 龙艾虎

    1.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 55 .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 56 .

    1.蒲草和芦苇。 2.蒲且。 3.蚌蛤之属。

  • 57 . 鲁东主义

    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以法国蒲鲁东为代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但又想保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敌视一切国家、组织和权威,主张建立“无政府”社会。

  • 58 .

    1.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

  • 59 .

    1.蚌蛤之属。

  • 60 .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 61 .

    1.金代军队中的一种职称。

  • 62 .

    1.用蒲草编的平席。

  • 63 .

    1.犹蒲牒。亦借指书信。

  • 64 .

    1.人名。相传是古代善于射鸟的人。

  • 65 .

    1.元明史籍对少数民族布朗族﹑德昂族的泛称。即古代的百濮。

  • 66 .

    1.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以用来絮垫子或枕头。

  • 67 .

    1.见"蒲簺"。

  • 68 .

    1.亦作"蒲塞"。 2.蒲,樗蒲。樗蒲和簺是古代的两种博戏。亦泛指博戏;赌博。

  • 69 .

    1.瑞草名。

  • 70 .

    1.用蒲葵叶或香蒲叶做成的扇子。

  • 71 . 扇价增

    蒲扇:用香蒲编的扇子。形容某种东西因受到名人的使用而价格增长。

  • 72 .

    1.见"蒲梢"。

  • 73 .

    1.亦作"蒲捎"。亦作"蒲稍"。 2.古代骏马名。

  • 74 .

    1.见"蒲梢"。

  • 75 .

    1.古礼器名。

  • 76 .

    1.殷之社坛。古代建国时必先立社,以祭祀地神。

  • 77 .

    1.箭的美称。

  • 78 . 式耳

    1. 英美制计量单位,计量干散颗粒物的体积时用,一蒲式耳合8加仑。

  • 79 .

    1.犹草庵。

  • 80 . 松龄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科举不利,七十二岁始为贡生。除一度到宝应、高邮做幕宾外,长年在家乡教书。作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及通俗俚曲十四种等。有《蒲松龄集》。

  • 81 .

    1.长矛。 2.扶疏。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 82 .

    1.常绿乔木。叶对生,披针形。夏季开花,花大,白色。果实圆球形或卵形。淡绿色或淡黄色,味甜而香,可供食用。 2.见"葡萄"。

  • 83 . 桃髻

    1.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 84 . 桃酒

    1.见"葡萄酒"。

  • 85 .

    1.见"葡萄"。

  • 86 . 陶酒

    1.见"葡萄酒"。

  • 87 .

    1.见"葡萄"。 2.古代骏马名。

  • 88 . 萄宫

    1.见"葡萄宫"。

  • 89 . 萄酒

    1.见"葡萄酒"。

  • 90 .

    1.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 91 .

    1.犹蒲伏。

  • 92 .

    1.蒲草与芦苇。

  • 93 . 窝子

    1.即蒲草毛窝。

  • 94 .

    1.用蒲叶编织的席子。

  • 95 .

    1.即樗蒲戏。

  • 96 . 线

    1. 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用来填枕头芯。

  • 97 .

    1.用蒲草编的鞋子。

  • 98 .

    1.蒲席。

  • 99 .

    1.蒲柳。

  • 100 .

    1.用蒲草编的衣服。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

  • 101 .

    1.蒲且的箭。泛指神射手的箭。

  • 102 . 邑三善

    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 103 .

    1.犹博弈。

  • 104 .

    1.蒲博和饮酒。

  • 105 . 元识水

    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 106 .

    1.指农历五月。旧俗端午节,悬菖蒲艾叶等于门首,用以辟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 107 .

    1.以蒲草编的席子。

  • 108 .

    1.古代一种腌制的鱼类食品。常在外面裹有竹箬﹑芦叶等,故名。

  • 109 .

    1.以蒲草为贽。质,通"贽"。见面礼。 2.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 110 . 姿

    1.蒲柳之姿。比喻早衰的容颜。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