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训组词
  4. 【训】结尾能组哪些词

【训】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保

    1.护育教导。

  • 2 . 宝

    1.皇帝的言论诏谕。 2.引申为宝贵的格言。

  • 3 . 邦

    1.国家的法则。

  • 4 . 本

    1.训诂用语,谓字的本义。

  • 5 . 不可教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6 . 陈

    1.陈说教诲。

  • 7 . 垂

    1.垂示教训。

  • 8 . 成

    1.犹前令。过去的训令。 2.前人成文的教诲。

  • 9 . 不忘母

    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 10 . 不足为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11 . 谌

    1.真诚的教训。

  • 12 . 承

    1.接受教令或教诲。

  • 13 . 慈

    1.母或父的教诲。

  • 14 . 辞

    1.文辞的训释。

  • 15 . 耳提面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16 . 词

    1.承继祖先教训。词﹐通"嗣"。

  • 17 . 导

    1.谓引导而使和顺。

  • 18 . 道

    1.谓道之准则。

  • 19 . 达

    1.圣明之训诫。

  • 20 . 大

    1.先王圣哲的教言。

  • 21 . 递

    1.训诂学术语。几个意义相同的词展转训释。

  • 22 . 冬

    冬季训练:篮球队即将投入~。

  • 23 . 典

    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 2.准则性的训示。

  • 24 . 调

    1.调教训诲。

  • 25 . 督

    1.督察教育。

  • 26 . 反

    1.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 27 . 抚

    1.犹抚教。

  • 28 . 公父

    1.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对文伯深明礼义的训辞。

  • 29 . 古

    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话。

  • 30 . 风

    1.风教典法。 2.犹教养。

  • 31 . 敷

    1.陈布法则。 2.陈述解释。

  • 32 . 格

    1.正确而至当的训示。

  • 33 . 故

    1.古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2.训诂。

  • 34 . 规

    1.规戒教训。

  • 35 . 诂

    1.解释古语。 2.古语的意义。

  • 36 . 轨

    1.训诫。 2.轨范法则。

  • 37 . 光

    1.犹大教。

  • 38 . 闺

    1.旧时指妇女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 39 . 过庭之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 40 . 乩

    1.扶乩所得的训词。

  • 41 . 恒

    1.一定的典式;常训。

  • 42 . 互

    (两处或几处的文字)相互注释。

  • 43 . 化

    1.教化训导。

  • 44 . 嘉

    1.善言,有教益的话。

  • 45 . 家

    1.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 2.指《颜氏家训》。

  • 46 . 谏

    1.规劝训导。

  • 47 . 奬

    1.劝勉诱掖。

  • 48 . 集

    集中到一个地方训练:干部轮流~ㄧ运动员提前一个月~。

  • 49 . 讲

    1.讲解训释。 2.讲习训练。

  • 50 . 笺

    1.笺注训释。

  • 51 . 经

    1.经籍义理的解说。

  • 52 . 教

    ①教育训戒:~孩子。 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接受~,改进工作。

  • 53 . 解

    1.犹解诂。

  • 54 . 戒

    1.训戒,告诫。

  • 55 . 诫

    1.告诫教导。

  • 56 . 借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 57 . 警

    1.告诫﹔训诫。

  • 58 . 经验教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 59 . 壸

    1.为妻室者的言行仪范。

  • 60 . 苦

    1.严格训诲。

  • 61 . 军

    军事训练。

  • 62 . 历朝圣

    1. 前几代皇帝的遗训。

  • 63 . 李思

    唐代画家。字建,唐宗室。封彭国公,官至右武卫大将军。画史上称“大李将军”。善画山水,以色彩表现为主,师承隋代展子虔而有所发展,形成华丽工致、富有装饰美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后人推之为山水画北宗之祖。

  • 64 . 礼

    1.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

  • 65 . 灵

    1.神灵的教诲﹐告诫。

  • 66 . 聆

    1.听受训教。

  • 67 . 轮

    1.轮流训练。

  • 68 . 难

    1.神话中的野兽名。

  • 69 . 内

    1.对妇女的训诫教育。

  • 70 . 姆

    1.女师的训诫。

  • 71 . 面命耳

    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

  • 72 . 明

    1.明确的训诫。

  • 73 . 培

    1.培养训练。

  • 74 . 谟

    1.亦作"謩训"。 2.谋略和训诲。 3.谟和训。《尚书》文体名。

  • 75 . 莫

    1.谋划与教训。莫,通"谟"。语本《书.胤征》:"圣有谟训,明征定保。"

  • 76 . 耆

    1.耆宿的教诲。

  • 77 . 旁

    1.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清徐之纲着有《五经旁训》﹑《五经旁训增订精义》。

  • 78 . 丕

    1.重大的训导。

  • 79 . 前

    1.先君的教诲。

  • 80 . 请

    1.清制﹐钦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员﹐赴任时谒见皇上辞行﹐谓之"请训"。

  • 81 . 儒

    1.谓儒学教育。

  • 82 . 柔

    1.柔顺慈和之训。旧作女子闺范。

  • 83 . 睿

    1.指皇帝的教诲。

  • 84 . 时

    1.指先王遗教。

  • 85 . 声

    1.声威教化。 2.训诂学术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汉刘熙《释名》为声训专书。

  • 86 . 师

    1.师傅的训诲。

  • 87 . 诗礼之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 88 . 生聚教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 89 . 淑

    1.指对女子的教育。

  • 90 . 圣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2.帝王的训谕﹑诏令。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穆罕默德言行的传述--"穆罕默德言行录"。在中国﹐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 91 . 诗庭之

    指父训。

  • 92 . 十年生聚,十年教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 93 . 受

    1.接受训练。

  • 94 . 守

    1.遵守前人的训诲。

  • 95 . 嗣

    1.谓继承先王之道。

  • 96 . 司

    1.明清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明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 2.指担任司训之职。

  • 97 . 诵

    1.周代官名。掌为王者述说四方久远故事﹐说明各地风俗所忌讳的言语﹔王者巡狩﹐随从王车左右。 2.指诵读训诫之言。

  • 98 . 通

    1.普遍的训诫。 2.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众";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 99 . 同

    1.指同义词。

  • 100 . 遐

    1.前人的训诫。

  • 101 . 庭

    1.《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2.泛指家教。 3.当庭训诫。

  • 102 . 土

    1.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

  • 103 . 望文生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同“望文生义”。

  • 104 . 衔

    1.承受教诲。

  • 105 . 吴有

    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的研究,曾以精湛的实验技术证实康普顿效应。培养了许多中国物理学人才。

  • 106 . 武

    1.军事训练。

  • 107 . 武

    山东堂邑(今聊城)人,原名武七。二十一岁起行乞兴学,先后创办崇贤义塾、临清义塾。受清政府嘉奖,赐名武训,封为“义学正”。

  • 108 . 校

    1.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

  • 109 . 颜氏家

    北齐颜之推著。成书于公元589年。七卷二十篇。内容为宣传封建道德观念和刻苦读经、养生归心等为人处世哲学,阐述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家教的教育观点。

  • 110 . 宣

    1.宣示训戒。

  • 111 . 严

    1.严厉训导;严厉管教。 2.指严厉的训斥。 3.父训;父命。

  • 112 . 形

    1.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如"信"﹐左为"人"﹑右为"言"﹐人言主诚实不欺﹐故"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并引申出信用﹑信奉﹑符契等义。

  • 113 . 玄

    1.谓道德之教诲。 2.犹圣训,特指天帝的教诲。

  • 114 . 雅

    1.雅正的教训。 2.正确的训释。 3.典雅纯正。

  • 115 . 遗

    1.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

  • 116 . 义方之

    义方:为人遵守的道理。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

  • 117 . 仪

    1.仪礼﹑训诫。

  • 118 . 阴

    1.旧时妇女应守的道德教条。

  • 119 . 音

    1.对古籍中的字词注音释义。 2.训诂学术语。与"形训"相对,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又称"声训"。有音同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有双声的,如《说文.岂部》:"恺,康也。"有叠韵的,如《说文.人部》:"侨,高也。"汉刘熙《释名》是音训专着。

  • 120 . 贻

    1.先人留下的训诫。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