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结尾能组哪些词
- 1 . 呗声- 1.诵经唱偈声。 
- 2 . 榜声- 1.桨声。 
- 3 . 哀声- 1.悲哀的声音。 2.指发出哀声。 3.悲凉的乐声。 
- 4 . 百口同声-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5 . 拗声- 1.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 6 . 跸声- 1.谓古代帝王出入时左右侍卫止人清道的吆喝声。 
- 7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 8 . 百啭千声- 形容鸟鸣声婉转多样。 
- 9 . 班声- 1.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 10 . 北声- 1.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 11 . 谤声- 1.指责声﹔咒骂声。 
- 12 . 悲声- 1.悲哀的声音或声调。 
- 13 . 北鄙之声-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 14 . 鞭声-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 15 . 边声- 1.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画角等音乐声音。 2.边人的书信。 3.边防的声势。 4.指边境警报。 
- 16 . 杵声- 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2.以杵捣物声。夯土声。 
- 17 . 被声- 1.犹被律。 
- 18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19 . 不则声- 1.不做声。 
- 20 .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21 . 变声- 男女在青春期嗓音变粗变低。通常男子比女子显著。 
- 22 . 变徵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 23 . 豺声- 1.比喻凶恶残忍者的声音。 2.指凶残的人。 
- 24 . 丑声- 1.犹恶声。 2.坏名声。 
- 25 . 常声- 1.固定的乐调。 2.正常的声调。 
- 26 . 迟声- 1.犹曼声。 
- 27 . 侧声- 1.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 28 . 缠声- 1.乐调中重叠的和声。 
- 29 . 颤声- 1.颤抖的声音。 
- 30 . 不作声- 1.不说话。 
- 31 . 不做声- 1.不出声;不说话。 
- 32 . 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 33 . 铲迹销声- 铲:消除;销:消失。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 34 . 称声- 1.犹称誉。 
- 35 . 春声- 1.春天的声响。如春水流响﹑春芽坼裂和禽鸟鸣啭等。 
- 36 . 敞声- 1.放声。 
- 37 . 唱声- 1.首先陈述意见。 2.歌唱声。 
- 38 . 村声- 1.村里的人语声。 2.粗声。 
- 39 . 澈声- 1.犹言放声﹑纵声。 
- 40 . 宸声- 1.皇帝的命令﹑旨意。 
- 41 . 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 42 . 揣骨听声- 原指旧时相法的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用以比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43 . 传声- 1.传播声音。 2.谓传播声威。 3.传达语言。 
- 44 . 冬冬声- 1. 一种快速而有规则的延续击鼓声。 
- 45 . 答声- 1.出声回答。 
- 46 . 驰声- 1.谓声誉远播。 
- 47 . 侈声- 1.指腹小口宽的钟所发出的声音。 
- 48 . 出声- 1.说话;发出声音。 
- 49 . 初试啼声- 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 50 . 楚声- 1.古代楚地的曲调。 
- 51 . 雌声- 1.柔声。 
- 52 . 从声- 1.谓随声附和。 2.古代指五音中的宫﹑商﹑角三声。 
- 53 . 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54 . 大音稀声- 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 55 . 此时无声胜有声- 胜:超过。原指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为比言谈口号影响更大。 
- 56 . 次声- 频率低于听觉下限(20赫)的声波。波长有数百至数千米,能绕过一般障碍物而传得很远,大气对次声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喷发、海啸、台风、地震、核爆炸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 
- 57 . 低声- 1.轻声,小声。 
- 58 . 达声- 1.谓传出声响来。 
- 59 . 大喝一声-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 60 . 单口相声- 1.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 
- 61 . 大声- 1.高雅的音乐。 2.声音大﹐高声。 3.大名声。 
- 62 . 迭声- 1.亦作"叠声"。 2.一声紧接一声。 
- 63 . 第二声-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如"旁""魔""琦""檀"等字调为第二声。 
- 64 . 钓声- 1.谓作伪以求声誉。 
- 65 . 德声-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 2.指美好的声誉。 3.合乎仁德的言谈。 
- 66 .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67 . 盗声- 1.犹夺声。 2.窃取声誉。 
- 68 . 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 69 . 地声- 1.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 70 . 第三声-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 71 . 第四声-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如"授""璐""宋""套"等字调为第四声。 
- 72 . 第一声-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 73 . 飞声- 1.犹扬名。 
- 74 . 对口相声- 由两个人表演的相声。参看〖相声〗。 
- 75 . 调声- 1.调协音节。 2.谓唱歌。 
- 76 . 梵声- 1.念佛诵经之声。 
- 77 . 独拍无声-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难成大事。 
- 78 . 繁声- 1.指浮靡的音乐。 2.繁杂的声音。 
- 79 . 放声- 放开喉咙出声:~痛哭ㄧ~大笑。 
- 80 . 度声- 1.按曲谱唱歌。 
- 81 . 遁迹销声- 指隐居不出。 
- 82 . 多口相声- 由几个人表演的相声。参看〖相声〗。 
- 83 . 恶声- ①谩骂的话;坏话:~对骂。 ②〈书〉坏名声。 
- 84 . 风尘之声-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 85 . 风声- ①刮风的声音:~鹤唳 。 ②指传播出来的消息:走漏~ㄧ~越来越紧。 
- 86 . 凤声- 1.凤凰的鸣声。亦比喻美妙的乐声。 
- 87 . 犯声- 1.指词曲变调。 
- 88 . 泛声- 1.亦作"泛声"。 2.演奏时为使乐音和谐合于节奏,配衬轻弹缓奏的虚声,称"泛声"。也叫散声或和声。 
- 89 . 二声- 1.七音中的变宫﹑变征。 
- 90 . 发声- 1.发出声响。也指发出一声。 2.透露风声。 3.发出呼声﹐阐发见解。 
- 91 . 方等声- 1.指方等的歌声。 
- 92 . 高晓声- 作家。江苏武进人。1950年起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 
- 93 . 鬲指声- 1.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 94 . 芳声- 1.美好的声誉。 
- 95 . 吠声- 1.指狗叫声。 2.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 96 . 吠形吠声-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97 . 吠影吠声-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98 . 蜚声- 〈书〉扬名:~文坛。 
- 99 . 高声- 1.大声。 
- 100 . 附影附声- 指盲目附和。 
- 101 . 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恶,声音可怕。 
- 102 . 跟声- 1.随着声音,形容行动迅速。 
- 103 . 附耳射声- 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 104 . 负声- 1.指失去文章的音节之美。 2.享有名声。 
- 105 . 赋声- 1.善于辞赋的名声。 
- 106 . 狠声- 1.厉声;大声。 
- 107 . 歌声- 唱歌的声音:欢乐的~ㄧ~四起。 
- 108 . 隔声- 1. 用隔断或吸收声音的材料或结构降低声的传输过程。 
- 109 . 宫声-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 2.指乐曲。 
- 110 . 公声- 1.谓共同称颂。 
- 111 .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2.凄凉的声音。 
- 112 . 贡声- 1.以卖唱为业的人。 
- 113 . 官声- 1.为官的声誉。 
- 114 . 闺声- 1.闺房谈笑之声。 
- 115 . 呼声- 呼喊声,借指群众的意见或要求:大家呼声很高|听取群众的呼声。 
- 116 . 赫然有声- 赫然: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声。形容名声很大。 
- 117 . 惠声- 1.仁声;美誉。 
- 118 . 过声- 1.悲哀和欢乐失之过分的音乐。 
- 119 . 好声- 1.悦耳的声音。 
- 120 . 鼾声- 打呼噜的声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