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刺柏- 1.即桧树。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象针,大树的叶子象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 
- 2 . 刺背- 1.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 3 . 刺鼻- 1.谓气味呛鼻难闻。 
- 4 . 刺臂- 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 5 . 刺彪- 1.犹刺虎。喻一举两得。 
- 6 . 刺兵- 1.古代兵器,矛属。 
- 7 . 刺拨- 1.犹刺闹。 
- 8 . 刺草- 1.除草。 
- 9 . 刺察- 1.探伺侦察;监察。 
- 10 . 刺柴- 1.长刺的丛生灌木。 
- 11 . 刺齿- 1.刺剔牙齿。 
- 12 . 刺充- 1.征调充任。 
- 13 . 刺触- 1.刺激;影响。 
- 14 . 刺舩- 1.见"刺船"。 
- 15 . 刺船- 1.撑船。 2.传说春秋时,成连教伯牙学琴三年,伯牙情志仍未能专一,于是用船把伯牙送到荒僻无人的岛上,让他从自然界的音响中悟得琴理。事见《乐府古题要解》。后因以"刺船"为使人移情之典。 
- 16 . 刺刺- 1.多言貌。 2.犹絮絮。 3.象声词。 4.连续相刺。 
- 17 . 刺刺不休-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 18 . 刺刺挠挠- 1.杂碎貌。 
- 19 . 刺促- 1.忙碌急迫,劳碌不休。 2.惶恐不安。 
- 20 . 刺促不休- 刺促:劳碌、繁忙。繁忙劳碌,不肯停息。旧多用于形容勤于公务。 
- 21 . 刺蹙- 1.刺绣成皱纹形状。 
- 22 . 刺答- 1.拜访答问。 
- 23 . 刺打- 1.方言。犹斥责。 
- 24 . 刺旦- 1.见"刺杀旦"。 
- 25 . 刺刀- 1.用于劈刺的一种尖刀。 2.今指装在步枪上部的一种短刀,用于近战中刺杀敌人。 
- 26 . 刺钉- 1.也称"四角钉"。有四个刺,用于军事的金属障碍物。有大小两种:大者多撒在交通要道上,用以刺破敌军车辆轮胎;小者多撒布在阵地前和纵深内,用以妨碍敌人步兵和空降兵的行动。 
- 27 . 刺肚- 1.传统戏曲武打程式。指以兵器刺向对方腹部。一方"刺肚",另一方则以"封腰"招架。 
- 28 . 刺断- 1.刺字定罪。 
- 29 . 刺剟- 1.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 
- 30 . 刺儿- 1.尖锐象针的东西。喻含有讥刺意味。 2.喻差错,缺点,毛病。 
- 31 . 刺儿菜- 1.即小蓟。 
- 32 . 刺儿头- 1.亦作"刺头"。 2.喻难缠的不易对付的人。 
- 33 . 刺耳- ①形容声音尖利难听:刺耳的喇叭声。 ②形容话语刻薄,令人不舒服。 
- 34 . 刺访- 1.犹言侦察。 
- 35 . 刺蜚- 1.见"刺蜚绣"。 
- 36 . 刺蜚绣- 1.喻交错用兵。 
- 37 . 刺凤描鸾- 1.谓刺绣。 
- 38 . 刺干- 1.讽刺冒犯。 
- 39 . 刺股- 1.战国时魏人苏秦说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后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 40 .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 41 . 刺股悬梁- 形容刻苦学习。 
- 42 . 刺股悬头- 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 43 . 刺骨- 形容极冷,寒气仿佛袭入骨内:寒风刺骨|冬天洗衣服,水冷得刺骨。 
- 44 . 刺骨贫- 1.形容极其穷困。 
- 45 . 刺骨悬梁-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 46 . 刺骨语- 1.中肯﹑深刻之言。 
- 47 . 刺规- 1.指摘,规劝。 
- 48 . 刺闺- 1.古代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以告警。闺,宫中小门。南朝梁戴暠《从军行》:"长安夜刺闺,胡马白铜鞮。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陈书.世祖纪》:"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兼呈上杨使君》诗:"戎寇夜刺闺,民荒岁伤国。"明杨慎《丹铅总录.刺闺》:"刺闺,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清钱谦益《五芳井歌》:"丙子之秋虏再入,旁午军画刺闺急。"一说,"刺即钻刺之刺。如云'穴门以入'耳。"参阅明焦竑《焦氏笔乘.刺闺》。 
- 49 . 刺候- 1.刺探侦察。 
- 50 . 刺呼- 1.名片上所写的姓名。 
- 51 . 刺虎- 1.杀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2.中草药名。 3.昆剧传统剧目。清传奇《虎口馀生》之一出(一般多误为《铁冠图》之一出)。写明将周遇吉兵败代州,回宁武关别母,其母责令再战,并先令媳﹑孙自尽,然后放火自焚。周出战,被闯王部将射伤,后自尽。 
- 52 . 刺虎持鹬-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 53 . 刺唬疖- 1.一种毒疮。 
- 54 . 刺槐- 1.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结荚果。亦称洋槐。 
- 55 . 刺环- 1.宋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 
- 56 . 刺讥- 1.亦作"刺几"。 2.犹言讥刺。 
- 57 . 刺击- 1.刺枪击剑。 2.犹刺激。 
- 58 . 刺笄- 1.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 
- 59 . 刺激- 与“反应”相对。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状态变化的物质动因。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有机体内部的。有机体的各种感受器都有其特定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刺激是否引起反应,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有机体本身的特性。感受刺激的能力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但随动物的不断进化而高度发展。 
- 60 . 刺激素- 1.能刺激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品,如赤霉素等。也叫生长素。 
- 61 . 刺激性- 1.讽刺、尖酸刻薄的话引起剧烈痛苦或精神刺激的性质。如:使他的责难不带刺激性的微笑。2.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的能力。如:没有刺激性的酒。 
- 62 . 刺几- 1.见"刺讥"。 
- 63 . 刺戟- 1.刺激。 
- 64 . 刺蓟- 1.泛称大蓟﹑小蓟。因叶皆有刺,故称。 
- 65 . 刺奸- 1.督察奸吏。后为行使此种职责的官名。汉王莽始设,东汉﹑魏﹑晋因之。其权限有别。 
- 66 . 刺剑- 1.击剑。 
- 67 . 刺戒- 1.讥刺告戒。 
- 68 . 刺径- 1.直径。 
- 69 . 刺灸- 1.即针灸。 
- 70 . 刺举- 1.检举。 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 
- 71 . 刺举无避- 刺举:侦察揭发;避:回避。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不回避权势。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 72 . 刺客- 挟带武器进行暗杀的人:燕太子以荆轲为刺客去刺杀秦王。 
- 73 . 刺孔- 1.扎孔。如:在一整张纸上同时刺孔的一套针。 
- 74 . 刺口- 1.多言多语。 
- 75 . 刺啦- 1. 象声词,形容撕裂声、迅速划动声。如:刺啦一声划着了火柴。 
- 76 . 刺詈- 1.讥刺责骂。 
- 77 . 刺临- 1.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 78 . 刺溜- 1.象声词。疾速划过的声音。 
- 79 . 刺芒- 1.某些果实外壳上的针状物。亦泛指棘刺。 
- 80 . 刺蝥- 1.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蟊"。 
- 81 . 刺莓- 1.指某些有刺的野生莓子,果实小,可以食用。 
- 82 . 刺美- 1.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 83 . 刺蜜- 1.亦称"?蜜"。 2.草名,可入药。 
- 84 . 刺面-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 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 85 . 刺目- 1.不顺眼,别扭。 2.光线强烈,令人眩目。 
- 86 . 刺挠- 1.见"刺闹"。 
- 87 . 刺恼- 1.犹烦恼。 
- 88 . 刺闹- 1.亦作"刺挠"。 2.皮肤发痒难受。 
- 89 . 刺涅- 1.在面部刺字涂墨,以为标记。 
- 90 . 刺配- 古代刑罚。在犯人脸或其他部位刺上标记,再发配至指定地方服劳役: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 
- 91 . 刺喷- 1.刺激鼻孔使打喷嚏。 
- 92 . 刺篷- 1.泛称丛聚而生的有刺的植物。 
- 93 . 刺破- 1.用尖物刺透。如:紧闭的嘴唇发出的哨音刺破了喧闹。 
- 94 . 刺启- 1.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 
- 95 . 刺芡- 1.又称"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生刺,叶圆盾形,浮于水面。夏季开浅紫色单生小花。浆果海绵质,顶端有宿存萼片,密生锐刺。种子称芡实,或称鸡头米,供食用或酿酒,亦可入药。 
- 96 . 刺枪弄棒- 1.指练习武艺。 
- 97 . 刺枪使棒- 1.见"刺枪弄棒"。 
- 98 . 刺切- 1.恳切讽谏。 
- 99 . 刺请- 1.以名刺邀请。 
- 100 . 刺楸- 1.泛称一些五加科落叶乔木。 
- 101 . 刺取- 1.刺探。 2.犹掘取。 3.采取,选用。 
- 102 . 刺人- 1.刺伤人体。 2.指肌肤因受淹渍刺激而疼痛。 3.指刺激人。 4.特指强梁拒劝的人。 
- 103 . 刺爇- 1.古代一种酷刑。先以铁器刺伤,再以火灼之。 
- 104 . 刺杀- 1.刺而杀之。 2.用刺刀拼杀的一种技术。 
- 105 . 刺杀旦-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 106 . 刺山- 1.旧传甘肃敦煌东南一百三十里有悬泉水,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沙洲》。后遂以为典实。 
- 107 . 刺伤- 1. 用锋利的东西刺或戳而受伤。如:他的胸膛下部被刺伤,即使不会致命,也是伤势严重的。 
- 108 . 刺上化下-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 109 . 刺舌- 1.《隋书.贺若弼传》:"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 110 . 刺审- 1.谓深入审理。 
- 111 . 刺诗- 1.讽刺之诗。 
- 112 . 刺史- 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 113 . 刺史州- 1.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 114 . 刺世- 1.针砭时弊。 
- 115 . 刺世疾邪赋- 赋篇名。东汉赵壹作。赋中强烈抨击了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腐朽的种种情态,语言锐利,感情激愤。赋后有五言诗二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绝望之情。 
- 116 . 刺事- 1.打探事情。 
- 117 . 刺螫- 1.蝎子﹑蜂等用尾刺刺入动物皮肉,分泌出毒汁,使之中毒。蝎子就常用这种方法捕食小虫。 
- 118 . 刺手- 1.犹探手。 2.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4.犹言棘手。 
- 119 . 刺宋案- 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120 . 刺探- 侦察;探听:刺探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