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宝币
1.珍宝币帛。
2 . 卑辞厚币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3 . 卑辞重币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4 . 卑礼厚币
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5 . 澳门币
澳门地方通行的货币,以圆为单位。
6 . 白鹿币
1.汉武帝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7 . 白鹿皮币
1.即白鹿币。
8 . 杯币
1.指进献的酒食财帛。
9 . 搏币
1.见"搏弊"。
10 . 彩币
1.指赏赐的财帛。
11 . 贝币
1.原始货币。种类不一,以齿贝最为通行。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
12 . 本币
本位货币的简称。
13 . 本位货币
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如我国票面为‘圆’的人民币。简称本币。
14 . 边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15 . 采币
1.币帛,彩色丝织品。古代常用作馈赠的礼物或聘礼。
16 . 车币
1.车乘与币帛。
17 . 财币
1.钱财。
18 . 布币
1.陈列币帛。 2.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镈"。因镈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卫﹑郑﹑宋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以及燕秦等国。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19 . 钞币
1.纸币。
20 . 琛币
1.犹玉帛。
21 . 酬币
1.酬宾的礼物。
22 . 驰币
1.进献玉马皮帛。
23 . 斥币
1.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
24 . 楮币
1.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2.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25 . 刀币
中国古代的铜币。形状像刀,故称。春秋战国时齐、赵、燕等国铸造,种类很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
26 . 电子货币
银行发行的一种具有消费信用功能的电子磁卡,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转帐结算、存取现款等。
27 . 方币
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28 . 发币
1.致送礼物或财物。
29 . 港币
香港地方通行的货币,以圆为单位。
30 . 法币
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
31 . 赋币
1.征收财物。
32 . 甘言厚币
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33 . 奉币
1.犹进贡。
34 . 辅币
辅助货币的简称。
35 . 辅助货币
在本位货币之外发行的起辅助性作用的币值小的货币,如我国单位为角或分的人民币。简称辅币。
36 . 羔币
1.小羊和帛,古代行聘问时用的礼品。亦泛指礼物。
37 . 公币
1.指国家铸造的货币。
38 . 鬼币
1.迷信谓鬼用的纸钱。
39 . 轨币
1.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
40 . 货币
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41 . 圭币
1.古代祭祀时用的圭玉和束帛。
42 . 珪币
1.祭祀用的玉帛。
43 . 国币
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44 . 厚币
1.丰厚的礼物。
45 . 婚币
1.婚娶的聘礼。
46 . 冀南币
1.见"冀钞"。
47 . 贿币
1.赠送的礼物。
48 . 寄币
1.预先支付钱币。
49 . 纪念币
为纪念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珍贵物品而发行的一种特殊的货币。一般用金、银等贵重金属铸成。
50 . 嘉币
1.祭祀所用的缯帛。
51 . 旌币
1.亦作"旍币"。 2.招求贤士时所馈赠的币帛。
52 . 锦币
1.锦帛一类贵重的礼物。
53 . 金币
古代泛指金属货币,现在指用黄金作主要成分铸造的货币。
54 . 量币
1.古代祭祀用的币帛。
55 . 筐币
1.古人通常用以相互赠送的玉帛之类的礼物。
56 . 可兑换货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一国货币。通常可以作为国际结算的手段。习惯上也常被称为“硬通货”。
57 . 礼币
1.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58 . 奁币
1.陪嫁的财物。
59 . 六币
1.古代朝聘所献的六种礼物。
60 . 龙币
1.汉武帝时所造银币名。上有龙纹图案,故称。
61 . 纳币
1.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
62 . 鹿币
1.汉代的一种皮币。
63 . 旅币
1.谓四方进贡的物品。
64 . 马币
1.汉武帝时铸造的一种币面铸有马形图案的钱币。见《汉书.食货志下》。 2.马匹和钱财。
65 . 靡币
1.见"靡敝"。
66 . 镍币
1.一种含镍的金属货币。多为辅币。
67 . 农币
1.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
68 . 皮币
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2.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69 . 娉币
1.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 2.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
70 . 聘币
1.古时聘人所备的礼物。币﹐本意为缯帛。古以束帛为赠送宾客及享聘之礼。 2.古代订婚时所备的礼物。
71 . 遣币
1.古代婚嫁礼仪之一。求婚时男方向女方赠送币帛等礼物。
72 . 器币
1.礼器玉帛。
73 . 钱币
1.钱。多指金属货币。
74 . 青币
1.青帛。古代春祭时的献礼之一。
75 . 庆币
1.指贺礼。
76 . 入币
1.犹言纳币。因婚嫁而赠送财礼。币,帛。
77 . 三块钱国币
话剧剧本。丁西林作于1939年。女仆不慎打破一只花瓶,吴太太逼她赔三块钱国币。女仆无钱,吴命警察将女仆的铺盖拿去典当。同院房客、大学生杨长雄怒不可遏,即将另一只花瓶摔碎,然后递给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78 . 泉币
1.钱币,货币。
79 . 人民币
中国的法定货币。以元为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票面额主币有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辅币有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1980年4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发行面额为1元和5角、2角、1角的金属人民币。人民币的符号为“”,取人民币单位“元”字汉语拼音“yuan”的首字母y加两画而成,读音同“元”。
80 . 上币
1.上等的货币。古以珠玉为上币,秦以黄金为上币。
81 . 三币
1.古指珠玉﹑黄金﹑刀币。
82 . 牲币
1.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
83 . 生币
1.有效的纸币。
84 . 世界货币
货币的职能之一。指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的作用。如用以清偿国际债务,结算贸易差额,直接购买商品以及贷款、赔款等。货币在执行这一职能时,最终要用黄金或白银。
85 . 输币
1.送礼物。
86 . 书币
1.书写礼单。 2.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
87 . 释币
1.古代用币帛祝告宗庙﹑神灵的一种礼仪。
88 . 束币
1.即束帛。
89 . 私币
1.古时卿大夫馈赠之物。
90 . 岁币
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91 . 铜币
1. 铜制的钱币。
92 . 通币
1.致送钱财。
93 . 外币
1.外国的货币。
94 . 伪币
1.敌伪政权发行的货币。
95 . 息币
1.谓积压财货。
96 . 委币
1.致送财礼。
97 . 牺币
1.牺牲和币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98 . 下币
1.下等的货币。
99 . 夕币
1.聘问前夕,展视礼物。
100 . 香币
1.香和币帛。用于祭祀。
101 . 信用货币
作为金属货币符号在市场上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有支票、期票、银行券等,而以银行券为其主要的形式。
102 . 硬币
1.金属货币。
103 . 纁币
1.浅绛色的帛。
104 . 瑶币
1.美玉和束帛。古人用作赠﹑献的礼物。
105 . 雁币
1.亦作"雁币"。 2.雁与币帛。古时用为聘问或婚嫁时之聘仪。古婚礼分纳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等六礼。纳征用币﹐其余用雁。
106 . 银币
1.指白银和其他财物。 2.银制的货币。
107 . 赝币
1. [古]∶伪造的货币(多指硬币)。
108 . 遗币
1.谦称先人的遗墨。币,通"敝"。
109 . 袁头币
1.北洋政府所铸袁世凯头像壹元银币的俗称。
110 . 侑币
1.宴会上侑宾的礼物。
111 . 玉币
1.古代用于朝聘或祭祀的瑞玉。
112 . 职币
1.古官名。掌官用余财。
113 . 赞币
1.古礼,祭祀时,大夫帮助国君拿币,供君取以祭神。
114 . 制币
1.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
115 . 正币
1.指玉﹑皮﹑帛﹑刀﹑布等正式交易的货币。
116 . 珍币
1.珍宝财物。
117 . 征币
1.指古代婚礼行纳征礼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
118 . 纸币
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一般由国家银行或国家指定的银行发行。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可代替足值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119 . 祝币
1.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玉帛。
120 . 质币
1.币帛礼物。质,通"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