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十字街头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2 . 十字军东侵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3 . 十字口
1.见"十字路口"。
4 . 十字库
1.指明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
5 . 十字路
1.十字街。
6 . 十字路口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7 . 十字路头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8 . 十緵布
1.见"十总布"。
9 . 十总布
1.亦作"十緵布"。 2.一种质地较粗的布。
10 . 十足
1.成色纯。 2.形容达到非常充足的程度。 3.副词。足足,整整。
11 . 十族
1.明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政权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坚不从命,被灭十族。十族,九族之外,并及朋友门生。
12 . 十钻
1.指宋时支持﹑迎合王安石的邓绾﹑李定﹑王子韶等十人。
13 . 十室九空
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14 . 十室九匮
匮,指财物匮乏。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
15 . 十室容贤
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
16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指处处都有贤人。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17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18 . 十手争指
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19 . 十守
1.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
20 . 十鼠同穴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21 . 十鼠争穴
穴:洞。十只老鼠争夺洞穴。比喻坏人聚在一起互相争斗。
22 . 十数
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23 . 十思
1.谓反复思虑。 2.唐魏征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24 . 十死
1.本指十种情况必死,引申为极端危险。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 3.死十次。夸张说法。
25 . 十死不问
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26 . 十死九活
形容难以幸存。
27 . 十死九生
犹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28 .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29 . 十死之地
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30 . 十四经
1.宋时曾在十三经外加《大戴礼记》,合称十四经。 2.中医学名词。十二经脉加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的合称。十二经中的六阳经,以督脉为总汇;六阴经,以任脉为总汇。参阅元滑寿《十四经发挥》。
31 . 十四楼
1.十四处官妓住的楼。明初建于南京。
32 . 十四弦
1.见"十四弦"。
33 . 十四行诗
1. 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每首十四行,有好几种格律。
34 . 十薮
1.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
35 . 十体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
36 . 十停
1.十成。
37 . 十通
1.《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38 . 十头
1.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39 . 十头添撇
1."千"的隐语。
40 . 十万
1.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41 . 十万八千里
形容相距极远。也形容差距很大。
42 . 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43 . 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44 . 十王
1.见"十殿阎王"。
45 . 十王殿
1.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
46 . 十王宅
1.唐玄宗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长安安国寺东。
47 . 十望
1.唐开元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宋﹑亳﹑滑﹑许﹑汝﹑晋﹑洺﹑虢﹑卫﹑相等十州。
48 . 十韦
1.见"十围"。
49 . 十围
1.亦作"十韦"。形容粗大。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50 . 十围五攻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51 .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十围:形容极其粗大;蘖:树木的嫩芽。十围粗的大树,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
52 . 十位
1.古代指按地位区分的人的十个等级。
53 . 十五时
1.《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十二时"。
54 . 十袭
1.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55 . 十袭珍藏
十袭:把物件一层层裹起来。形容很珍重地收藏。
56 . 十相具足
1.谓容貌十分美好。
57 . 十相俱足
形容妇女姿色极佳。
58 . 十行
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59 . 十行本
1.指南宋时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每面十行,故称。
60 .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61 . 十行诏
1.指诏书。
62 . 十姓百名
1.许多不同姓名的人。
63 . 十姓部落
1.见"十箭"。
64 . 十玄
1.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65 . 十旬
1.酒名。亦代指酒。
66 . 十旬四职
旬:十天。一百天高升了四次。形容仕途非常顺利。
67 . 十言
1.十句话。表示很多议论。 2.十次言论。表示多次言论。
68 . 十言之教
1.传说为伏羲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69 . 十堰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北麓、襄渝铁路线上。1970年设市。因市境百二河和犟河筑有十个堰得名。人口444万(1995年)。为新兴的汽车工业城市,有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70 .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71 . 十洋锦
1.花名。即十样锦。
72 . 十样锦
原指十种锦绣。后指杂取各种不同样式、颜色的物品搭配在一起。也用以形容十不全。
73 . 十样景
1.指宋代有祠禄者致仕后所领赐物。详"十锦"。 2.即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若干幅画片上下或左右推动。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
74 . 十样蛮笺
1.古人蜀地出产的十色笺纸。五代齐己《白莲集》有《谢人惠十色花笺并棋子》诗。
75 . 十尧
1.十个象尧那样的圣人。谓圣人众多。
76 . 十谒朱门九不开
谒:拜见;朱门:权贵之门。指向权贵人家求助,经常被拒绝。
77 . 十一
1.十分之一。指税率。谓十分中取其一分。 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时用为泛指。 3.十分之一。亦泛指经商获利。 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
78 . 十一而税
1.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
79 . 十一千百
1.犹言千分之十﹑百分之一。谓在大量中保存极少的一部分。语出晋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80 . 十义
1.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2.道家亦倡此说。
81 . 十意
1.指汉蔡邕为《后汉记》所作的十志。
82 . 十翼
1.《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相传为孔子所作,总称"十翼"。翼,辅助。
83 . 十因
1.国家借以强盛的十项措施。
84 . 十不当一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85 . 十不得一
十件事中,没有一件是成功的。比喻费很大力气也没有收获。
86 . 十不离九
十成中已有了九成。比喻把握很大。
87 . 十不闲
1.清代曲艺的一种。原为"凤阳花鼓",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扮莲花落"。用锣﹑鼓﹑铙﹑钹等伴奏。亦指为此种曲艺伴奏的数种乐器。
88 . 十不闲儿
1. 什不闲儿。
89 . 十不闲莲花落
1.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由莲花落与十不闲合流发展而成。表演形式有单曲和彩唱两种。内容多为演述民间故事。
90 . 十布
1.王莽时铸造的十种钱币的合称。其名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见《汉书.食货志下》。
91 . 十步芳草
芳草:香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92 . 十步九回头
形容恋恋不舍。后用于比喻犹豫不定。
93 . 十步香草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94 . 十步香车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95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96 .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97 .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
芳草:比喻人才。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98 . 十部
1.见"十部从事"。
99 . 十部从事
形容辅助官吏很多。
100 . 十部乐
1.唐初宫廷宴享时,沿隋制奏九部乐。贞观中,平高昌,收其乐,合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康国﹑高昌。参阅《通典.乐六》﹑《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101 . 十才子
1.同时以文才着称的十人。(1)唐大历间卢纶等十人。《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参见"大历十才子"。(2)明初高启等十人。《明史.文苑传一.王行》:"初,高启家北郭,与行比邻,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3)明初林鸿等十人。《明史.文苑传二.林鸿》:"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襃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
102 . 十常侍
1.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称。十,取其成数。
103 . 十成
1.十层。 2.十分。谓达到完满程度。 3.犹完全。
104 . 十成九稳
指相当稳妥可靠。
105 . 十大弟子
1.释迦牟尼佛的十个高足弟子:摩诃迦叶(头陀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见《翻译名义集.十大弟子》。
106 . 十大洞天
1.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地。即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屋山洞﹑括苍山洞。
107 . 十大家
1.指唐宋时期的十大散文家。即唐韩愈﹑柳宗元﹑李翱﹑孙樵﹑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参阅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108 . 十大曲
1.指宋金人所作并广泛流传的十首词。即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摸鱼儿》﹑晏几道《鹧鸪天》﹑柳永《雨霖铃》﹑吴激《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松年《石州慢》﹑张先《天仙子》。
109 . 十代冥王
1.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
110 . 十荡十决
形容多次冲击,每次都能冲破敌阵。
111 . 十道
1.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 2.十个行政区域。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陇右﹑剑南﹑岭南等十道。 3.十个行政区域。元代江南行台所辖十道:江东建康道﹑江西湖东道﹑江南浙西道﹑浙东海右道﹑江南湖北道﹑岭北湖南道﹑岭南广西道﹑海北广东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闽海道。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
112 . 十德
1.古称玉有十种特质,因用以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语本《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113 . 十滴水
1.中成药名。祛暑剂。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孕妇忌服。
114 . 十地
1.梵语Da?abhūmi的意译。或译为"十住"。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大乘菩萨十地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另有三乘共十地,四乘十地,真言十地等,名目各有不同。
115 . 十帝
1.指两汉的十余位皇帝。"十",取其成数。 2.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
116 . 十殿
1.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117 . 十殿阎王
1.中国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即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诸王各居一殿,故称。此说始于唐末,后道教也沿用之。亦省称"十王"。
118 .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119 . 十恶
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20 . 十恶不赦
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