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题补
1.旧谓官场出缺,奏请补授。
2 . 题捕
1.犹缉捕。
3 . 题材
文艺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现象。由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有时也指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范围,如“战争题材”、“工业题材”等。
4 . 题参
1.亦作"题參"。 2.上本参奏。犹弹劾。 3.谓以题本上奏。
5 . 题參
1.见"题参"。
6 . 题词
一作“题辞”。文体名。一般题写在作品的前面,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抒写读后感想。大都用韵文,也有用散文的,但篇幅较短小。也泛指留作纪念或表示勉励的题写文字,一般篇幅也较短小。
7 . 题辞
1.文体名。标明全书要旨,并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叙述读后感想。性质与序﹑跋相似,大都用韵文体裁,通常放在卷首。汉赵岐有《孟子题辞》。 2.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 3.泛指所写的诗文。
8 . 题凑
1.古代天子的椁制,也赐用于大臣。椁室用大木累积而成,木头皆内向为椁盖,上尖下方,犹如屋檐四垂,谓之"题凑"。
9 . 题地
1.谓突起在地上。
10 . 题额
题写匾额:寺庙建成,请名人题额。
11 . 题凡鸟
1.犹题凤。
12 . 题封
1.封缄题签。
13 . 题凤
《世说新语·简傲》载:三国魏嵇康同吕安相友,一次吕至嵇家,嵇康外出,其兄邀吕入内,吕在门上写一“凤”字,不入而去。“凤”字为“凡鸟”二字所成,是吕安对嵇康之兄的嘲讽。后以“题凤”为贵客来访。
14 . 题拂
1.品评,褒扬。
15 . 题复
1.谓上奏章请求恢复因事降革官员的原官原衔。
16 . 题覆
1.明代六部向皇帝进呈的一种公务文书。意谓题本奏覆。多用于回答垂询。
17 . 题糕
1.见"题糕"。
18 . 题汉柱
1.比喻郎官得到皇帝赏识。典出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
19 . 题号
1.标题名称。
20 . 题和
1.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头上。和,棺题。
21 . 题红
1.见"题红叶"。
22 . 题红叶
1.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卢渥,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韩渥。(2)唐玄宗时顾况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复唱和。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3)唐德宗时进士贾全虚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王才人养女凤儿题诗,"笔迹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
23 . 题花
1.题诗咏花;绘花。 2.书籍报刊上装饰标题的图画。
24 . 题画
1.在画面上题写诗文。
25 . 题讳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
26 . 题记
1.就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 2.文体名。
27 . 题肩
1.鸟名。鹞鹰的一种。
28 . 题缄
1.在书信函件封皮上题写受件人姓名﹑官衔。
29 . 题塔
1.唐代故事,进士报捷,题名于慈恩寺塔。后即用以代指进士及第。
30 . 题头
1.书写门头上的横披或匾额。 2.篇目,标题。 3.标志于报刊文章篇目之上的分类栏目。
31 . 题外
1. 在划定或公认的范围以外的。如:不大可能对已由该构成假说组织好了的事实加以证实的题外证据。
32 . 题位
1.指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33 . 题西林壁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西林,即庐山西林寺。全文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用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历来被人引用。
34 . 题销
1.谓上奏经皇帝批准报销。
35 . 题写
1.书写。
36 . 题醒
1.提醒。题,通"提"。
37 . 题序
1.题诗叙事。
38 . 题叙
1.谓按等级或勋劳奏请给予晋升或其他奖励。 2.相当于戏剧中的"序幕",用于长篇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背景。如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39 . 题芽
1.犹发端。
40 . 题要
1.概要。
41 . 题叶
1.相传北魏高祖尝宴侍臣于清徽堂,日晏,移于流化池芳林之下。高祖曰:"觞情始畅,而流景将颓,竟不尽适,恋恋余光,故重引卿等。"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事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遂以"题叶"为咏暮春群臣相聚宴饮的典故。 2.见"题红叶"。
42 . 题衣
1.后汉任末记事于衣的故事。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后以"题衣"为负笈游学之典。
43 . 题意
1.题目的旨意。
44 . 题剑
1.亦作"题剑"。 2.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致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用作典故﹐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3.泛指主仆﹑上下之间的特殊知遇。
45 . 题结
1.谓行文拘提犯法官吏,了结案件。
46 . 题解
1.关于诗文典籍题旨的阐释。亦指汇编成册的此类专集。唐吴兢有《乐府题解》。 2.关于数理化等学科中问题的推演﹑计算﹑解答。亦指汇集成册的此类专集。
47 . 题襟
1.抒写胸怀。唐温庭筠﹑段成式﹐余知古常题诗唱和﹐有《汉上题襟集》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段成式》。后遂以"题襟"谓诗文唱和抒怀。
48 . 题进
1.犹提解。指汇总租赋向皇室报送。
49 . 题旌
1.题书表彰。多用于死者。
50 . 题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2.指题写的字句。
51 . 题捐
1.劝募,认捐。
52 . 题鴂
1.鸟名。即伯劳,古称鵙。题﹐通"鶗"。
53 . 题刻
1.题字刻石。
54 . 题库
大量习题或考题的汇编:高中数学~|从规定的~中提取试题。
55 . 题款
1.见"题款"。
56 . 题括
1.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57 . 题临安邸
诗篇名。南宋林升作。临安,今浙江杭州。全文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诗中谴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方,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语言愤慨辛辣。
58 . 题免
1.谓奏准不予处分。
59 . 题面
1.谓寓藏文章旨意的标题。
60 . 题名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3.借指科场登录。 4.指门额。 5.犹命题;命名。 6.题目名称。
61 . 题名道姓
犹指名道姓。指对人不尊敬。
62 . 题名会
1.唐代进士试中﹐称同年﹐皆集会于长安慈恩寺塔﹐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会"。
63 . 题名録
1.科举时代刻有同榜中式者姓名﹑年龄﹑籍贯的名册。有的也在录前载有主考﹑同考官等的姓名。
64 . 题名乡会
1.宋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65 . 题目
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66 . 题目正名
1.戏曲用语。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马致远《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又如王子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金星降临凡世﹐紫霄玉女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刘晨阮肇误入桃源"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
67 . 题念
1.犹提念。多用于怀念死者。
68 . 题牌
1.匾额;招牌。
69 . 题派
1.谓奏请委派司事。
70 . 题品
1.品评。
71 . 题评
1.品评。
72 . 题破
1.犹点明﹐道破。 2.犹题遍,题尽。谓对某一事物﹐已反复题写﹑品评,无可再写。 3.谓以笔墨题写﹑品评。破,助词。
73 .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74 . 题签
1.亦作"题签"。 2.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 3.指书籍﹑卷册。 4.封面题字。
75 . 题桥
1.见"题桥柱"。
76 . 题桥志
1.见"题柱志"。
77 . 题桥柱
1.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78 . 题亲
1.犹提亲。题,通"提"。
79 . 题请
1.犹奏请。
80 . 题缺
1.谓奏请任命出缺官职。
81 . 题染
1.题诗作画,笔墨点染。
82 . 题扇
1.谓题写字画于扇上。作留念之赠。
83 . 题扇桥
1.相传为晋王羲之替卖扇老姥题扇之处。桥在浙江省绍兴市蕺山之南。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84 . 题升
1.犹提升。
85 .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2.指所题写的诗句。
86 . 题识
1.写上标记。 2.指标记。 3.犹题跋。 4.犹题款。
87 . 题授
1.奏准任命(官员)。
88 . 题书
1.写信。
89 . 题疏
1.指古代药局配药后,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 2.署名于寺院疏头,多为资助香火费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缘簿。 3.犹上奏。
90 . 题署
1.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 2.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书署名。 3.谓签署,签发。 4.谓标列篇目。 5.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
91 . 题说
1.提起,说起。题﹐通"提"。
92 . 题跋
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上,以品评、鉴赏、考证、记事为主的文字。写在前面的称“题”,写在后面的称“跋”。宋代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
93 . 题榜
1.题写匾额。榜,匾额。 2.指所题写的匾额。
94 . 题本
1.明清时的一种奏章。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满汉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2.谓上奏章。
95 . 题比
1.八股文中的一股。通称"起股"。
96 . 题笔
1.为文作字。引申为鬻诗卖文。 2.题写的字句。亦指题字之处。
97 . 题壁
1.谓将诗文题写于壁上。 2.指题写在壁上的诗文。
98 . 题扁
1.题写匾额。
99 . 题表
1.标榜,吹嘘。
100 . 题引
1.诗文的题目和序引。
101 . 题咏
1.见"题咏"。
102 . 题舆
1.东汉周景任豫州刺史时,尝辟陈蕃(字仲举)为别驾。蕃辞不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事见《太平御览》卷二六三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后遂用作典故,以"题舆"谓景仰贤达﹐望其出仕。
103 . 题缘
1.在化缘簿上题署。谓认捐。 2.指认捐的款项。
104 . 题赞
1.题写赞语或赞文。
105 . 题旨
表明作品宗旨的文字:书前以题旨说明写作缘起及全书大意。
106 . 题纸
1.写有考题的试纸。
107 . 题志
1.犹题跋。 2.题写的标记,表札。
108 . 题主
1.旧丧礼,人死后,立一木牌,上写死者衔名。用墨笔先写作"×××之神王",然后于出殡之前请有名望者用朱笔在"王"字上加点成为"主"字,谓之"题主"。亦称"点主"。
109 . 题注
1.以头额撞冲。 2.指僧道之进见。
110 . 题柱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
111 . 题柱客
1.指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
112 . 题柱志
1.指求取功名荣显的壮志。
113 . 题准
1.奏经皇帝批准。
114 . 题字
1.对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为留纪念而写上字。 2.指为留纪念所题写的字。
115 . 题奏
1.谓上奏章。 2.题本﹑奏本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