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在中间组哪些词
- 1 . 砭庸针俗- 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 2 . 樗栎庸材-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 3 . 登庸纳揆-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 4 . 附庸风雅-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 5 . 昏庸无道- 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 6 . 静言庸违-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 7 . 靖言庸回-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 8 . 靖言庸违-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 9 . 靖谮庸回-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 10 . 居庸关- 长城重要关口。在北京市西北。建于两山夹峙的深谷中,形势险要,为北京通往内蒙古主要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京包铁路经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 . 买庸而决窦- 1. 雇人掘水道排水。窦,蓄水的孔穴。 
- 12 . 碌碌庸才- 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才能平庸。 
- 13 . 碌碌庸流-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无能之辈。 
- 14 . 齐世庸人- 齐世:同于世俗的;庸人:平庸的人,也指见识短浅的人。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 
- 15 . 平庸之辈- 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 16 . 市井庸愚-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庸:庸俗,指庸人;愚:愚昧,指愚人。城镇中无知的平民商贾。形容唯利是图的小人。 
- 17 . 疏庸愚钝- 疏庸:懒散。懒散愚笨。 
- 18 . 衰庸阘懦- 1.庸弱无能。 
- 19 . 衰庸阘茸- 1.见"衰庸阘懦"。 
- 20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21 . 无庸讳言- 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22 . 无庸置辩-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 23 . 无庸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 24 . 无庸赘述- 用不着多说。 
- 25 . 毋庸置疑- 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 26 . 毋庸置议- 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 27 .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简称“庸俗经济学”。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18、19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 28 .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 29 . 租庸调- 1.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