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字典
  3. 文言文字典
  4. 否的文言文意思

否的文言文意思

否的文言文意思(古文古汉语解释)

拼音:[fǒu]

  1. (1)<动>肯定否定对举时表示否定的一方面。《柳毅传》:“是何可否之谓乎?”《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2. (2)<动>用于答话,表示不同意,相当于“不”,不是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否,吾不为是也。”
  3. (3)<助>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拼音:[]

  1. <形>恶;坏。常与“臧”“泰”对用。

否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示例(常用词语及解释)

否的字典解释

否fǒu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可否pǐ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可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1324251

* 古诗网为您提供否的文言文意思,否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否的文言文意思及用法、例句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