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词典
  3. 凤阳花鼓
fènɡyánɡhuāɡǔ

凤阳花鼓

拼音
fènɡ yánɡ huā ɡǔ
注音
ㄈㄥˋ 一ㄤˊ ㄏㄨㄚ ㄍㄨˇ
繁体
鳳陽花鼓
五笔
wci bj awx fkuc
更新

词语解释

凤阳花鼓[ fènɡ yánɡ huā ɡǔ ]

⒈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凤阳。最初流传明代。唱词多叠字,每段二十七字,前两句各三字,后三句各七字。后缀锣鼓声十三个字音。

引证解释

⒈  创始于 安徽 凤阳 的民间文艺。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

柳亚子 《“三八”节晚会有感》诗:“凤阳花鼓反 朱皇,拥护 毛公 便改良。”

国语辞典

凤阳花鼓[ fènɡ yánɡ huā ɡǔ ]

⒈  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由明代一种秧歌发展而成,最早产生于凤阳。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两手执竹枝做成的鼓键敲击,配合舞步,边敲边唱。节奏鲜明,舞姿轻盈。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