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词典
  3. 壮族
zhuànɡ

壮族

拼音
zhuànɡ zú
注音
ㄓㄨㄤˋ ㄗㄨˊ
繁体
壯族
五笔
ufg ytt
词性
名词
更新

词语解释

壮族[ zhuànɡ zú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西瓯”、“骆越”、“乌浒”、“”、“僚”,宋始称“”。后称为“僮族”,1956年改“僮”为“壮”。主要分布在广西,少数居住在云南、广东。人口近一千四百万。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 宋 始称“撞”。解放后称为“僮族”,1956年改“”为“”。主要分布在 广西,少数居住在 云南、广东。人口近一千四百万。

国语辞典

壮族[ zhuànɡ zú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广西省,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人口约一千五百四十八万。社会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组成,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牧业。传统住屋形式为「干栏」,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大都兼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见佛、道教的传布。在传统文献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记载,这三个字的读音都是「壮」,是壮族的另称。也作「?族」、「僮族」、「撞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