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词典
  3. 矫枉过直
jiǎowǎnɡɡuòzhí

矫枉过直

拼音
jiǎo wǎnɡ ɡuò zhí
注音
ㄐ一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ˊ
繁体
矯枉過直
五笔
tdtj sgg fp fh
词性
成语
成语
矫枉过直
更新

词语解释

矫枉过直[ jiǎo wǎnɡ ɡuò zhí ]

⒈  同“矫枉过正”。

引证解释

⒈  同“矫枉过正”。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復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 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宋 朱熹 《又论仁说》:“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於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过直。”

国语辞典

矫枉过直[ jiǎo wǎnɡ ɡuò zhí ]

⒈  纠正过度而不能得中庸之道。也作「矫枉过正」。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矫枉过直成语解释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