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中间的成语(共115个)
- 班师回朝- 成语解释:班:调回。 
 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成语解释: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 为人师表- 成语解释: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 劳师动众- 成语解释: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 
 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 良师益友- 成语解释:良:好;益:有益;有帮助。 
 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 尊师重道- 成语解释: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 
 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 无师自通- 成语解释: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 成语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 良师诤友- 成语解释:良:好;诤:敢于直言。 
 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也指能使人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
- 老师宿儒- 成语解释: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减师半德- 成语解释: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 成语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兴师动众- 成语解释: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 成语出处:《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兴师问罪- 成语解释: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 出师不利- 成语解释:师:军队。 
 利:顺利。
 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名师出高徒- 成语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 严师出高徒- 成语解释:严:严厉,严格。 
 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