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中间的成语(共431个)
卖文为生
成语解释: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成语出处: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不通文墨
成语解释: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
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粗通文墨
成语解释:粗:略微;通:通晓。
文墨:指写文章。
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舞弄文墨
成语解释: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王世充传》:“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兼资文武
成语解释:兼资:兼有。
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指文武全才。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患正有智略。”
不立文字
成语解释: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修文地下
成语解释:修文:修明文教。
指文人死亡。成语出处: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经文纬武
成语解释: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成语出处:唐・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被发文身
成语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
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酸文假醋
成语解释: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
修文偃武
成语解释: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成语出处: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弃文就武
成语解释: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博文约礼
成语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龟文鸟迹
成语解释: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遒文壮节
成语解释:遒:强劲有力。
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