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在中间的成语(共85个)
以文害辞
成语解释: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忍心害理
成语解释:忍:残忍。
心地残忍,丧尽天良。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求生害义
成语解释: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成语出处:《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阴柔害物
成语解释:阴:暗地里;柔:温柔;害物:残害万物。
外表上一团和气,内心里阴险狠毒。成语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为害无穷
成语解释:为:成为,作为;害:祸害;无穷:没有穷尽。
成为无穷无尽的祸害。形容祸害极大。成语出处:元《宋史・度宗纪》:辛亥,台臣言江西推排田结局已久,旧设都官、团长等虚名尚在,占吝常役,为害无穷。
除害兴利
成语解释: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成语出处:《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残贤害善
成语解释:残:残害;贤:有才德的人。
残害有才德善良的人。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虐人害物
成语解释:虐:残暴,侵害。
指残害百姓。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去害兴利
成语解释:去:除掉;兴:兴办。
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成语出处: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损人害己
成语解释: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成语出处:巴金《和读者谈》:“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要害之处
成语解释: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
避害就利
成语解释:就:接近、走向。
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成语出处:《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病民害国
成语解释:病:损坏,祸害。
害人民、害国家。成语出处: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残民害理
成语解释: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蠹政害民
成语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