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在中间的成语(共85个)
戕害不辜
成语解释:戕:害;辜:罪过。
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不以词害意
成语解释: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不以辞害志
成语解释: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辞害意
成语解释: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妨功害能
成语解释: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而防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
蠹国害民
成语解释:蠹:损害。
危害国家,残害人民。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贪生害义
成语解释:贪恋生命,危害道义。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灯前修本》: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执文害意
成语解释: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成语出处: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
利害得失
成语解释: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有百害而无一利
成语解释:百害:泛指许多坏处。
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两害相较取其轻
成语解释:把两项祸事进行比较,选取其中较轻的一项。
成语出处:章炳麟《答某书》:盖闻两害相较,则取其轻,与其使察、绥两省,同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党之为害轻也。
两害相权取其轻
成语解释:权,衡量。取,选择。轻,指为害较小者。形容处理事情时,先衡量轻重得失,再选择伤害较小的方法去做。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成语解释:人本没有伤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却想伤害人。比喻自己虽没有伤害人的意思,别人却一定要伤害你。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有心,他无义。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有害无益
成语解释:有坏处没有好处。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那是有害无益的。”
求生害仁
成语解释: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