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中间的成语(共166个)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而无法做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虎口余生
成语解释: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成语出处:唐・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不留余地
成语解释: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不遗余力
成语解释: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留有余地
成语解释: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忧患余生
成语解释: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
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成语出处: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齿牙余论
成语解释: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成语出处:《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遗风余采
成语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流风余俗
成语解释: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茶余饭后
成语解释:品茶、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多指傍晚一段时间。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残渣余孽
成语解释:残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坏人。
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成语出处:《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心有余悸
成语解释: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成语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心余力绌
成语解释: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成语出处:宋・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目无余子
成语解释:余子:其他的人。
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遗风余象
成语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