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66个)

  • liú yú dì

    成语解释: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绰有

    chuò yǒu yú xiá

    成语解释:绰:宽,缓;暇:空闲。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成语出处:《北史・魏收传》:“我绰有余暇,山立不动。”

  • 收合

    shōu hé yú jìn

    成语解释: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
    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 再合

    zài hé yú jìn

    成语解释:合:汇聚;余烬:烧剩的灰烬,引申为战败后的残余士卒。
    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接着干。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 死有

    sǐ yǒu yú lù

    成语解释:犹死有余辜。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世宗废后》:“至杀无辜,如文臣李梦阳、内臣何文鼎辈所奏,真死有余僇。”

  • 死有

    sǐ yǒu yú zhū

    成语解释:犹死有余辜。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 行有

    xíng yǒu yú lì

    成语解释: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遗风

    yí fēng yú liè

    成语解释: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
    余烈:前人的功业。
    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

    成语出处:《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 积恶

    jī è yú yāng

    成语解释: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成语出处:《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 饭饱

    chá yú fàn bǎo

    成语解释:泛指闲暇之时。也作“茶余饭后”。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断纸

    duàn zhǐ yú mò

    成语解释: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
    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行书・蔡京》:“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之。”

  • 遗风

    yí fēng yú xí

    成语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 遗风

    yí fēng yú sú

    成语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 齿牙

    chǐ yá yú huì

    成语解释:慧:通“惠”,好处。
    指帮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 刀俎

    dāo zǔ yú shēng

    成语解释:犹虎口余生。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记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