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在中间的成语(共217个)
骈首就死
成语解释:同“骈首就戮”。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骈首就逮
成语解释:见“骈首就系”。
成语出处:清・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翁以故相终老,未有显过闻于天下,而使其子骈首就逮,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
碎首縻躯
成语解释:见“碎首糜躯”。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又谢恩表》:“碎首縻躯,万一冀伸于臣节。”
通首至尾
成语解释: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祸首罪魁
成语解释:首:头目;魁:首领。
犯罪作恶的首罪者。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俯首贴耳
成语解释:俯首:低头。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垂首帖耳
成语解释: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成语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匕首投枪
成语解释:匕首:短剑。
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成语出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唯马首是瞻
成语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
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后比喻追随某人行动。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搔首不知痒处
成语解释:形容仓皇失措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成语解释:|比喻宁愿居于小者之首,也不愿意屈居大者之末。
疾首蹙頞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蹙:皱。
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引首以望
成语解释: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功首罪魁
成语解释:魁:为首的。
功最高,罪最重。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稽首再拜
成语解释:稽首:以头叩地面;再拜:拜两次。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