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在中间的成语(共217个)
囚首垢面
成语解释: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卬首信眉
成语解释: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翘首引领
成语解释:仰起头,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成语出处:三国・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晋・封抽《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
伏首帖耳
成语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螓首蛾眉
成语解释:螓:蝉的一种。
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
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成语出处:《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俯首帖耳
成语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白首为郎
成语解释: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成语出处:《汉武故事》载: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白首相庄
成语解释: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惧内》:“近年吴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白首齐眉
成语解释:夫妻到老相敬爱。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俯首弭耳
成语解释:见“俯首帖耳”。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俯首戢耳
成语解释:见“俯首帖耳”。
成语出处: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举首奋臂
成语解释: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
形容精神奋发。成语出处: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龙首豕足
成语解释: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骈首就戮
成语解释:一并被杀。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可怜周戴二兄,不听吾言,果然骈首就戮。”
骈首就系
成语解释:一并被拘禁。
成语出处:清・唐甄《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骈首就系;后嫔贵主,受辱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