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在中间的成语(共116个)
- 意切言尽- 成语解释:意:心愿,意向。 
 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 引绳切墨- 成语解释: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 -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刘公墓志铭》:“引绳切墨,不少假易。” 
- 怒目切齿- 成语解释: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 咬牙切齿-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 
 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成语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低低切切- 成语解释:形容声音低微细小。 - 成语出处: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 切切实实- 成语解释:踏踏实实,确实具体。 -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 亲亲切切- 成语解释: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亲亲切切,又说了许多体己话。” 
- 兢兢切切- 成语解释:兢兢业业,小心翼翼。 - 成语出处:他一向都是~地处事。 
- 切切细语- 成语解释:切:通“窃”;切切:暗中,私下。 
 低声交谈。- 成语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元年》:“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 
- 切切此布- 成语解释: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 -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 切切私语- 成语解释:指私下小声说话。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切切于心- 成语解释: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 
 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 切切在心- 成语解释: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 
 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 切切私议- 成语解释:切:通“窃”;切切:暗中,私下。 
 指私下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4回:“替子富另烧一口,为此对躺在烟榻上,切切私议。” 
- 如切如磋-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