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在中间的成语(共251个)
同德同心
成语解释:见“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年高德劭
成语解释:劭:美好。
年纪大;品德好。成语出处:宋・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前人种德后人收
成语解释:德:德行。
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成语解释: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成语解释: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
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解释: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成语解释:皇天:上天;辅:辅助。
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成语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厚德载福
成语解释:《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成语出处:《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同德一心
成语解释: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成语出处: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同德协力
成语解释: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成语出处: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为德不终
成语解释:见“为德不卒”。
成语出处: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秽德彰闻
成语解释: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
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小德出入
成语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