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中间的成语(共568个)
- 猴子救月- 成语解释: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 君子不夺人之好-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 
 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 君子不究既往-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 
 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成语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 老子天下第一- 成语解释: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 
 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 眉毛胡子一把抓-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 脑子生锈- 成语解释:比喻思想僵化。 
- 破罐子破摔- 成语解释:破罐子:比喻坏了贞操的女人或名声不好的人。 
 比喻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走了以后,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 狮子大开口- 成语解释: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 
- 狮子吼- 成语解释: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 成语出处:《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 头发胡子一把抓-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 - 成语出处: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 兔子不吃窝边草-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 眼皮子浅- 成语解释:见识浅,眼光短。 -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5回:“除非是这贱人的父母兄弟,嘴儿馋,眼皮子浅,往常蟠桃大会又够不上到席的资格,或者想趁这机会,特来偷摸几枚尝尝异味。” 
- 眼皮子薄- 成语解释:形容见识浅薄、为人势利。也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 
- 一竿子捅到底- 成语解释:指一步到位。 -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君子成人之美-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 
 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