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在中间的成语(共30个)
寒蝉僵鸟
成语解释: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金蝉脱壳
成语解释: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金风未动蝉先觉
成语解释:金风:秋风;蝉:知了。
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成语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那宝剑得来你怎消?”
蛙鸣蝉噪
成语解释: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蟹匡蝉緌
成语解释:匡:背壳;緌:蝉的针吻。
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成语出处:《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寒蝉仗马
成语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
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貂蝉满座
成语解释:貂蝉: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
旧指官爵多而滥。成语出处:《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功薄蝉翼
成语解释: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寒蝉凄切
成语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成语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今蝉蜕壳
成语解释:金蝉脱壳。今,通“金”。谓使用计谋而逃脱。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被小将使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撤身得空,把这和尚拿来,奉献大王,聊表一餐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