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在中间的成语(共688个)
- 好马不吃回头草- 成语解释: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船到桥头自会直- 成语解释: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成语出处: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成语解释: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成语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成语解释: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成语解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成语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成语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成语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燕青捕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的老婆。 
-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成语解释:比喻失去主导或羽翼,就办不成事情了。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成语解释: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 
 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成语解释:打头风:逆风。 
 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改头换面- 成语解释: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藏头露尾- 成语解释: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 成语出处: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 虎头蛇尾- 成语解释: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