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在中间的成语(共302个)
不绝如缕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
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惨绝人寰
成语解释: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
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天无绝人之路
成语解释: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存亡绝续
成语解释:绝:完结;续:延续。
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成语出处:清・刘大櫆《金节母传》:“呜呼,太恭人以一女子,当金氏存亡绝续之交,一心惟鞠子为事。”
空前绝后
成语解释:空:空白;绝:断绝。
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成语出处:宋・朱象贤《闻见偶录・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史不绝书
成语解释: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逸群绝伦
成语解释: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杨素传》:“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风华绝代
成语解释: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
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成语出处:《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旷古绝伦
成语解释:旷古:空前的;从古以来所没有的;绝伦:没有相比的。
古来所无;没有可以相比的。成语出处:《北史・赵彦深传》:“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杜绝人事
成语解释: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
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颖悟绝伦
成语解释:颖悟:聪颖。
绝伦:超过同辈。
聪明过人。亦作“颖悟绝人”。成语出处:元・脱脱《宋史・张方平传》:“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
不绝如线
成语解释:绝:断。
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绝若线
成语解释: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破琴绝弦
成语解释: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不绝于耳
成语解释:绝:断。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