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在中间的成语(共64个)
- 凫居雁聚- 成语解释:谓群聚一处。 -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 
- 寄雁传书- 成语解释:谓传递书信。 -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燕雁代飞- 成语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 鹰心雁爪- 成语解释:比喻心灵手快。 -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 鹰拿雁捉- 成语解释: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 成语出处:《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 落雁沉鱼- 成语解释: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雕心雁爪- 成语解释:比喻心狠手辣。 -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 鸣雁直木-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 鱼贯雁比- 成语解释:见“鱼贯雁行”。 - 成语出处: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成语解释:人度过一生要留下姓名,雁飞过后要留下声音。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的事。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闹了一辈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算是这么件事。老弟,你瞧着行得行不得?” 
- 鸿雁哀鸣- 成语解释:哀:悲哀。 
 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 鱼沉雁落- 成语解释: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木雁之间- 成语解释: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 -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 箭穿雁嘴- 成语解释:比喻不开口说话。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 鱼沉雁杳- 成语解释: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 成语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