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中间的成语(共153个)
一寒如此
成语解释: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噤若寒蝉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
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祁寒溽暑
成语解释:祁:大;溽:炎热天气。
冬季大寒,夏天湿热。比喻生活艰苦。成语出处:《旧五代史・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
冰寒于水
成语解释: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芒寒色正
成语解释: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心如寒灰
成语解释:见“心若死灰”。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
秋月寒江
成语解释: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不寒而栗
成语解释:寒:寒冷;栗:发抖。
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心寒胆落
成语解释:同“心寒胆战”。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济寒赈贫
成语解释:济:救济;赈:赈济。
救助寒苦,赈济贫穷。成语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岁寒知松柏
成语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寒地冻
成语解释: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成语出处: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春寒料峭
成语解释: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
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暑往寒来
成语解释:热天过去了,冷天来到了。形容时光的流逝。亦作“暑来寒往”。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暑来寒往
成语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