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中间的成语(共153个)
白屋寒门
成语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
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成语出处:元・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薄寒中人
成语解释:薄寒:轻微的寒气。
中人:伤人。
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胆寒发竖
成语解释:形容恐怖之极。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荡为寒烟
成语解释:荡:破坏,毁坏;寒:冷。
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成语出处: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风寒暑湿
成语解释: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泛指致病的原因。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楔子:“他的病可着我猜,我依着他便了。你不是风寒暑湿么?”
槁木寒灰
成语解释:寒灰:燃烧后的冷灰。
参见[槁木死灰]。骨寒毛竖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回寒倒冷
成语解释:回:掉转;倒:颠倒。
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变化无常。形容反反复复,变化不定。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六回:才赶出去,又叫进来,回寒倒冷的事情。
饥寒交至
成语解释:同“饥寒交迫”。
成语出处: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林寒洞肃
成语解释:寒:寒冷;肃:肃杀。
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成语出处: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十寒一暴
成语解释: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万条寒玉
成语解释:寒玉:竹的别称。
指万株绿竹。成语出处:唐・雍陶《韦处士郊居》:门外商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心寒胆战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惊恐。
成语出处: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心寒胆碎
成语解释:寒:战栗。
形容十分惊恐。成语出处:《永乐大典戏文・无名氏府公断>》:“心寒胆碎,悔之作不是。”